【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林继富]走出清明节解释的两个误区
——兼论杜牧《清明》的原真意义
  作者:林继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05 | 点击数:12858
 

 

【摘要】清明节气日的预兆功能是清明节文化形成的基础,清代至民国时期地方志记录的“清明节”习俗是清明节文化在地化的鲜明表达。在清明节演化过程中,地方知识对清明节文化形成以及清明节对地方文化体系建构具有特殊价值,清明节气对清明节文化建构和被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将清明节的文化基因和地方知识作为分析框架,杜牧《清明》原真意义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清明节 文化基因  地方知识《清明》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帝京景物略》将明代帝京人扫墓凄清悲凉和酩酊大醉式的游乐交融于清明节中,成为历代文人以“清明”抒发的情怀,也是后人记录清明节的主要习俗。笔者认为这是构成清明节的文化基因,也是组成清明节文化链的核心元素。在清明节文化衍生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文化现象,有的消失了,有些则沉淀在清明节文化的深层而被人忽视,有些文化与其他节日或其他类型的文化交织而产生新的文化现象。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清明节文化时需要清理的。

  从文化基因切入

  立春雨水暖洋洋,惊蛰春风农家忙。

  清明谷雨浸稻种,立夏逢满插黄秧。

  芒种夏至打耙草,小暑大暑热难当。

  立秋处暑割早稻,白露秋风场上忙。

  寒露霜降种麦子,立冬小雪人不忙。

  大雪冬至天寒冷,小寒大寒忙年粮。

  这首流传在江苏北部泰州、如皋、东台、兴化一带的二十四节气歌,成为当地人简明的农事活动安排程序表。农民们在年复一年的生产活动中,客观地记录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与农耕生产之间的联系,它是农业生产的时间表,每个节气日的气候变化还是年岁丰歉的先兆。“冬至冷,春节暖”;“处暑雨、粒粒皆是米”;“夏至雾茫茫,洪水漫山岗”,“夏至响雷公,塘底好栽葱”;“大暑凉,水满塘”,“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小满不满,干断思坎”;“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春分若是暖,五月先水后旱晴”;“白露有雨,寒露有风”;“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芒种遇雨,年丰物美”;“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这些谚语为农民提供物质和心理准备,成为二十四节气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其节气日天气的变化自然成为他们占岁丰歉的重要依据。

  我国古代曾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在清明节气日以后,自然界的物候发生三个明显的变化,即白桐花逐渐开放,田鼠不见了,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 对清明节气的观察,我国早有记录。《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所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农民也常常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用琅琅上口的谚语归纳出清明节气间生产活动的谚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江河开,谷雨种麦田”。“清明一到,农夫起跳”。“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清明浸谷种,勿要问爹娘”。“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这些关于“清明”的谚语将农民的生产活动进行了科学有序的安排,成为清明日年岁预兆的总结,比如,“清明动南风,今年好收成”。“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清明有雨春苗壮,小满有雨麦头齐”。“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清明湿了乌鸦毛,今年麦子水里捞”。“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清明喂个饱,瘦苗能转好”。这些谚语强调了“清明风”和“清明雨”的特殊意义。我国一些地方志也有不少“清明雨”的记载:“是日雨主丰年,谚云:‘雨打坟头钱,今岁好丰年’”。[2]

  清明“节气”拉开了农民春耕播种的序幕,又因清明日天气的变化托寄着农民对于未来生活的复杂心情。这些基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清明“节气”征候,这些围绕“清明日”建构的文化成为清明节重要的文化基因,对于清明节文化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上一条: ·缅怀先人 多国都过“清明节”
下一条: ·[刘宗迪]从介子推作《龙蛇歌》谈寒食节的来历
   相关链接
·[祝秀丽]浙江海盐古代秦始皇传说的流变·[石峰]祭品的“经权”逻辑 :一个仪式解释的本土观点及其扩展讨论
·[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张勃]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
·[郜冬萍 周磊]清明节中的游艺·社科院学者谈殡葬改革:存四大误区 不应将传统现代简单对立
·古人如何过清明·[胥志强]“生活转向”的解释学意图
·[张隽波]清明节:现代节日体系构建的先行者·[柴书毓]传统庙会的空间重构及民俗解释
·[李永祥]灾害场景的解释逻辑、神话与文化记忆·[毛巧晖]微信时代清明节
·[郭建勋]口传、记忆与书写:对民间信仰流变过程的又一解释·[杨秀]节俗的文化关联:以嘉兴清明节为例
·[尤林]论利科对当代人类学的影响与贡献·[张勃]清明节传说:小故事传递大道理
·[金红]傣族乐器“光邦”的活态传承及其文化解释·民俗专家萧放:清明又称踏青节 宋代放假七天
·民俗学家进社区解读清明由来与风俗·[刘锡诚]“非遗时代”的民间文学及其保护问题[1]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