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族群文化传承

首页民俗与文化族群文化传承

太平壮欢:山野般的清纯
  作者:梁丽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30 | 点击数:6902
 

 
      “什么过河不脱鞋?什么过河环(横)起走?什么过河背八卦?什么过河挂青苔?”

      “牛儿过河不脱鞋,螃蟹过河环起走,乌龟过河背八卦,螺丝过河挂青苔勒。”

      纯朴悠扬的歌声,机智巧妙的问答,台上的红衣新郎官顺利地通过了“新娘亲友团”的考验,欢欢喜喜地把新娘子接走了。第三届蜜桔节活动,柳城县白阳广场的戏台上,这台用欢歌唱的戏让游人看够了稀奇听得着迷。

      柳城县壮族欢歌以太平壮欢为主,是壮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壮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太平壮欢里头的渊博历史歌词来分析就知其发源至少在明朝以前,祖辈相传至今,没有文字记载。传到今日,“壮欢”出了第三代传承人周德康, 2008年,他被评为柳州市“十佳民间艺人”称号,2007、2008年连续二年获“歌王”称号。据周德康介绍,壮欢的基本形式是“四句欢”,每段歌为五言四句。歌词的韵脚十分独特,为“腰脚韵体”。即一、三句的脚韵对二、四句的腰韵。曲调为简单乐段的重复,分二声部,演唱时音色质朴、淳厚、高亢、明亮,有一字对一音的特点。欢的变体很多,主要有“嵌句欢”、“勒脚欢”、“长短句欢”几种。

 

 越来越具有欣赏性的壮欢形式。郭志生 摄

      在今日的柳城,夕阳西下或月凉如水的夜晚都可以看到平民百姓唱欢歌的古老民俗,每到圩日,许多歌手自发到太平镇龙盘山下唱壮欢,久而久之形成了“壮欢歌圩”。歌手们所演唱的内容有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远古到现代,包罗万象:情歌、夫妻歌、拦门歌、劝世歌等…电影中才能见到的对歌场面,在这里时时上演。

      “三月三”节日里,歌手们特意换上了蓝色传统服装,蓝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蓝”是蓝衣壮的族群标记,崇蓝、爱蓝是其历经千年而不变的族群特色。“蓝衣壮”歌手们在龙盘山的青山绿水间尤为显眼,年轻的黄丽绳正和自己的小儿子王增泉一道唱歌:“你母生你好日子,你也功劳报答她,母怀你时九个月,日夜闷愁不了时。”一曲教子歌,母子二人,配合得如此完美,妈妈清纯的嗓音加上儿子稚嫩的童音,一如太平金洞河的河水,在村旁打了一个弯后,慢慢地消失在青山外。

      “有情才有欢”,情歌是壮欢文化中最动人的篇章,也是人们生活中最爱唱的欢歌。在太平壮族的婚俗中,只要有婚事,就一定能听到壮欢拦门歌,人们歌唱美好的爱情,借此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不信您听:

      男唱:阿妹想进门,问过阿哥先,若装听不见,旁边去竭凉。

      女唱:哥唱拦门歌,为何三个人?有什么不平,还请哥原谅。

      男唱:彩礼多又多,送果为哪般?送糍粑就算,柑子酸断牙。

      女唱:夫妻结连理,柳城蜜桔甜,家变人也变,心甜歌更甜。

      太平壮欢以男女对唱为主要形式,每队二名歌手,一名歌师。“壮欢”能在不同时代唱不同的歌,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变换,充实时代赋予的内容;“壮欢”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歌手都出自平民百姓,即兴性和激烈的竞技性,唱时不打底稿,随口唱来,出口成章,开口成歌,男女对唱时,你来我往,唇枪舌战,场面激烈非凡,唱到精彩之处,常常会引来听众一阵会意的哄堂大笑。

      太平壮欢,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使山歌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和艺术性,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文章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9年04月30日 14:49:5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着力打造文化名县
下一条: ·[蔡富莲]当代凉山彝族家支聚会及其作用
   相关链接
·[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
·[韦亮亮]广西上林县韦厥传说研究·[廖善维]原型与变型:壮族“智者”人物形象“箭垛化”研究
·[胡琳]灾害叙事与埋岩习俗的文化阐释·[任晓波 刘刚]文山壮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调查研究
·[黄文富]传统的延续与变异:多维视角下“壮族三月三”之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陈金文]壮族民间山水传说的生态文化意义
·[黄彩文 于霄]地方节日的历史记忆与仪式表征·[陈金文]壮族“诗文斗智”型传说与族群记忆
·[覃延佳]仪式传统之赓续与整合:广西上林县壮族师公丧葬法事分析 ·[韦柳相]广西百朋镇酒壶山传说价值论述
·[黄桂秋]广西宾阳传统陶瓷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何厚棚]论布洛陀神话的当代价值
·[金乾伟 杨树喆]壮族农事歌谣的生态寓意·[陆慧玲]2010-2018英语国家广西民俗研究述论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8年年会在广西桂林开幕·[许雁]“非遗”保护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节日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壮族“霜降节”为例
·[罗彩娟]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王宪昭]论《布洛陀》神话母题的叙事结构与表达技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