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季剑青]北京话的乡土底色
  作者:季剑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9 | 点击数:13864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方言调查和研究,在西方语言学的影响下,都走入描写语音一途,
而对方言背后的人情风俗,往往置之不论,齐如山的《北京土话》特别究心于此,反而见得弥足珍贵了。

 

  《北京土话》,齐如山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323页,32.00元

   一生以研究国剧为职志的齐如山,同时也是北京风俗热心的记录者与整理者。抗战爆发后,齐如山闭户自守,闲居无事,又因为所有关于戏剧的书籍资料都存放于国剧学会,一时无法取出,便只好就平时阅历所积,将北京风土民情的若干材料,写成几本小书,聊破沦陷时期生活的岑寂,后来出版的《北京土话》、《谚语录》、《北京三百六十行》便是其中的几种。

  与他的国剧研究一样,齐如山的北京风土著述,几乎全是自日常生活经验中得来,并不假借于书本。齐如山交友广阔,北京社会上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几乎全有他的熟人,加上他勤敏好问,博咨周访,于是见闻日广,对经史典籍中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也不免产生怀疑。齐如山说他自己的治学方法是“书本以外找东西”,这似乎与传统的路数大异其趣,不过陈纪滢却认为,齐如山在这里正是受到了清代颜李学派的影响,继承的是“中国文人的传统”:

  齐氏绝不仅是位戏剧学者,看了他的其他著作,就可知他博淹通才,是位饱学之士。他称得上是一位民俗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不但对农业、工业、商业有研究也有经验,他仍是位化学家。他何以有这么广泛的知识?我以为除了他深得儒家的那种好学不倦钻研不已的精神外,整个气质更严重地接受了颜李学派的影响。颜习斋,李恕谷,一个博野县人,一个蠡县人,与高阳毗邻。这一带,除了纯朴敦厚民风外,乡民处世哲学特别着重务实励行,不管你功名多么高,一定要知稼穑;而光知道还不行,仍须会做,真正做到既耕且读。后来张荫梧所办四存中学,就是要学生们半耕半读。如老在家时喜欢操作,什么事情都爱亲自下手,做饭,种花,打扫院子,收拾屋子,样样都来。这种精神实在是中国文人的传统。(陈纪滢《齐如山先生著述与晚年》,《传记文学》第2卷第6期,1963年6月)

  张其昀在给《齐如山回忆录》写序时,也有类似的说法。齐如山是否自觉接续颜李学派一脉,未可遽为定论,不过他确曾在清儒中寻找过自己的同路人,只不过找的不是颜李二位,而是顾炎武和郝懿行:“其实真正研究经学者,也永远不会离开社会,如顾亭林为研究经学,各处去访问,郝兰皋著《尔雅义述》,也多靠到各处实地调查。”(《齐如山回忆录》第280页)儒家确实有笃学力行的传统,甚至齐如山“遇到一种不明了的事情,我必要追究追究他,绝对不会放过去”的习惯,也颇有儒家以一事不知为耻的本色。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09-3-29 1:04:3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国际母语日致词
下一条: ·数字网络技术 “复活”加拿大土著语言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张遵勇]基于民俗视角下的江淮地区牌九、麻将方言术语调查实录
·[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