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08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08年会专区

[陈映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传统”,亦或传统主义?
——两个七夕个案
  作者:陈映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0 | 点击数:8811
 

•中国民俗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传统”,亦或传统主义?

——两个七夕个案

陈映婕

(浙江师范大学)

 

摘 要:当“传统”被不断地意识形态化、政治化、商业化与文化化,阐释与应用“传统”的行为与过程本身,即已成为一类传统,可称之为“传统主义”。在国家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普遍地存在一类浪漫化与复古式的传统主义。这一社会文化现象,既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尚古文化时间观有关,也与全球化下文化变迁与社会转型期的集体心态有关,是在消费社会语境下以及追求他者文化认同中产生的意识形态产物。本文以浙江两个地方的七夕节为研究个案,指出被理解为“传统”的节日,实际上是经历稳定、变异、断层、互文与再造的复杂文化事项,而近现代中国语境中的所谓地方传统,也早已是全球化语境下、民族-国家视野中的现代性传统。当下许多地方社会呈现的“传统”,都是有意或无意中创新与再造的“传统”,其中既包含着正向的社会-文化功能,在非遗保护的认知与实践中,也存在令人担忧的前景。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传统主义;传统的再造;七夕节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永香]对彝族史诗《梅葛》神话的文化意蕴探析
下一条: ·[陈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中国的意义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永恒 郭静暄 马驰]传统体育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吴卓远]浅析丧礼与生死观的表达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