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专著题录

首页民俗学文库专著题录

周星主编:《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作者:CFS 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8-28 | 点击数:5953
 

 

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上、下)

 

主编:周星

基本信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2006年

·ISBN:7100047684
·条码:97871000476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
内容简介

    中国民俗学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现已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园地的“显学”之一。近些年,与中国民俗学有关的各类理论著述、学科史和学术思想史研究、民俗志和田野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成果及通俗类读物陆续问世,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及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国内不少大学的院系也相继在本科教学中设置了不少民俗学类课程,拥有民俗学及同类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大学研究生院也正在迅速增加。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社会明显和持续地出现了重新认识并进而复兴传统民俗文化的动向。不仅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全社会都出现了对于民俗和民俗学知识的需求。本书正是为对应此种专业教育和社会公众的知识需求编辑出版的。

  本书的主题为“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旨在较为集中地介绍中国及各主要国家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的学术概念和理论、学术传统和流派、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等。编者假定的读者群为爱好民俗学的本科生,尤其是刚刚跨人专业门槛的民俗学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生、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及特别关心民俗文化问题和中国民俗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编者期待本书能有幸成为民俗学专业基础性的中文读本。

  尽管民俗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一直以来颇为活跃,国际学术界共享的民俗学理念也颇为众多,但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民俗学基本上是在各自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成长轨迹和学术传统的流脉毕竟各有特色,故本书拟以五组论文分别介绍中国、日本、韩国、北美和德国的民俗学。
……

--------------------------------------------------------------------------------
作者简介

周星,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

--------------------------------------------------------------------------------
媒体推荐

书评

本书从最初的构思到出版问世,前后历经6年之久。其间得到已故钟敬文教授的关心、中国民俗学会多位负责人的支持和人事部专家司对相关课题的部分资助,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于本书论文的各位作者、译者以及拥有原作版权的出版社、杂志和个人分别以无偿或象征性地收取一定版税让渡相关权利的善意,编者深表感念。商务印书馆副编审李霞博士为本书的出版尽心尽责,也令我非常感激。本书编者欢迎并期待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
编辑推荐

本书的主题为“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旨在较为集中地介绍中国及各主要国家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的学术概念和理论、学术传统和流派、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等。编者假定的读者群为爱好民俗学的本科生,尤其是刚刚跨入专业门槛的民俗学或相关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课程研究生、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及特别关心民俗文化问题和中国民俗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编者期待本书能有幸成为民俗学专业基础性的中文读本。

--------------------------------------------------------------------------------
目录

上 册

导言 周 星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诸流派 刘锡诚
20世纪“民间”概念在中国的流变 陈勤建 毛巧晖
论蒙古族现代民俗学的形成与发展 色 音
从书面到口头:关于民间文学研究的反思 贺学君
“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 吕 微
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 高丙中
从“传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遗产 周 星
天时与人时——民众时间意识探源 萧 放
“俗信”:支配中国民俗生活的基本观念 乌丙安
人类学田野调查中的“衣食”民俗 韩 敏
成吉思汗龙年大祭的田野考察 邢 莉
日本民俗学学术史及研究法略述 何 彬
日本民俗学百年要略 蔡文高
日本民俗学的新视野——从两部日本民俗学概论谈起 王晓葵
日本民具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周 星
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独树一帜的物质文化研究中心
王建新
民俗学之存在意义——从村落社会发展起来的一门构想性科学
[日]小岛璎礼
展望比较民俗学 [日]小岛璎礼
名为“灵魂”的记忆装置——围绕“民俗”概念的素描
[日]小松和彦
现代社会与民俗学 [日]河野 真
民俗知识的动态性研究:>中绳之象征性世界的再考 [日]渡边欣雄
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的对话——围绕“田野工作”展开的讨论
[日]田村和彦

下 册
韩国民俗学的发展和研究课题 [韩]崔仁鹤
韩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 [韩]朴桂弘
韩国民俗学的近况 [韩]片茂永
韩国和朝鲜神话研究之比较 赵 杨
民俗的时间、空间和近代的时间、空间——祭仪时空间的变化
[韩]李窗益
哭泣的文化人类学:韩、日、中的比较民俗研究 [韩]崔吉城
美国当代民俗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杨利慧 安德明
论欧美现代民间文学话语中的“民” 户晓辉
口头诗学与民族志 尹虎彬
语境中的民俗——美国表演理论述评 孟慧英
反反“民俗” [美]艾利奥特·奥里恩
为民俗学正名 [美]丹·本-阿莫斯
新展望之后:20世纪后期的民俗研究 [美]罗杰·D.亚伯拉罕
女性主义理论与民俗研究:20年迈向理论的轨迹
[美]玛格丽特·米尔斯
我是民俗学家而你不是——民俗学实践中泛化与分界的策略
对抗 [美]史蒂夫·J.蔡特林
民俗学在加拿大 [加]保利娜·格林希尔 [加]彼得·纳瓦埃斯
德国民俗学的回顾与展望 简 涛
民俗主义:一个概念的挑战 [德]瑞吉纳·本迪克斯
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来自民俗学的评论
[德]托马斯·亨格纳
地点·工作·身体:现代欧洲的民俗志——第34届德国民俗学会
大会综述 吴秀杰
著、译者简介

后记·鸣谢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会网站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立璠 主编:《亚细亚民俗研究》(第6辑)
下一条: ·台湾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好书推荐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