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民俗学视角下的金猪年传说
  作者:施爱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0 | 点击数:6421
 

     大约在2006年3月,社会上就开始传出了2007年是金猪年的说法。到了2006年下半年,尚未生育的年轻夫妇大约都曾被许多朋友问及“明年是否打算生个金猪宝宝?”满世界都在盛传2007年出身的小孩是“金猪宝宝”。
     与过去的所谓“封建迷信”多由老人传承不同的是,关于金猪宝宝的概念主要是由年轻的知识女性传承着,许多老人根本没听说过什么金猪宝宝。但是,只要在网络上点开任何一个婚龄青年的“同学录”之类的同人讨论区,总能看到有人在讨论是否应该在2007年要一个金猪宝宝的问题。而且,首先挑起这些话题的,往往都是女性。从2006年底以来的媒体报道看,在这一轮“新迷信”事件中,大中城市的症状远比农村和小城镇严重得多。
     据报道,在上海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的孕妇天天坐满候诊大厅,医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前去建孕妇初诊卡的准妈妈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14%左右,为此,医院只能限号建卡。同时,预订月嫂服务的市民也相应猛增,浦东一家母婴护理中心的月嫂订单,竟已排到了半年之后,导致“很多小公司不顾实际能力,盲目加入这个行业,造成了混乱局面”。
     北京的症状似乎比上海还更严重。政府的计划生育部门表示并未建立一个有效的统计模式,难以预计猪年出生的婴儿会有多大的增幅,但有记者通过对北京部分医院生育和产前护理科室的调查,2007年上半年达到20%的增长。如果以每年全国1600万新生儿的保守记录推算,意味着2007年将有300万婴儿的增长。
     上海一位妇产科专家说,不少新结婚不久的夫妇都想在2007年生个金猪宝宝,有的夫妇结婚几年,特地选在2006年怀孕。传说2005年“鸡年无春”,2006年“狗年旺夫”,所以很多年轻人推迟婚期,出现了扎堆结婚、扎堆怀孕的现象。
     有社会学家指出,如果某一年出生的孩子特别多,就会打破社会资源平衡,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将来这批孩子上学、就业、结婚、养老时,注定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生存竞争,2007年,争产房;2010年,争幼儿园;2013年,争小学;2019年,争大学;2023年,争就业。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将会与这批孩子一生相伴。
     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叶春生教授在接受多家报纸采访时,均否认了“2007是金猪年”的说法。他解释,按照天干地支与五行的配合,每60年确实会出现一次名副其实的“金猪年”,但这只是记录年份的符号,和人的命运没有什么关系,最关键的是,2007年并不是配“金”的“金猪年”,而是配“土”的“土猪年”。
     按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搭配,地支亥配生肖猪,亥年是为猪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又,按正五行学说,天干丙丁配火德,因此,丁为火,丁年是为火年,丁亥年是为火猪年,这是大部分略通五行学说的人都能推算的。但在纳音五行中,也即专业的相术中,这种推算法是错的。
     专业的术师在以五行与干支相配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按照金火木水土五行逐一反复与干支相配的方式,而是每隔三字剔去一字,每一循环只取四个字出来与干支相配,于是变成了金火木(水)土金火(木)水土金(火)木水土……的序列,括号内的那个字就是被剔去的一字。这种排列方式比较复杂,一般人往往弄不清楚,但术师们发明这一套办法,正是为了不想让普通人掌握,而他们自己则需背诵一首《六十花甲纳音歌诀》,歌诀严格按照“隔三剔一”的排列顺序,轮到丁亥年的时候,正是土年,所谓“丙戌丁亥屋上土”。这就是人人都推算丁亥年是火猪年,只有叶春生能指出丁亥年是土猪年的原因。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1-28 9:21: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晓春]当下民谣的意识形态
下一条: ·口头叙事传统的意义与作用
   相关链接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施爱东]龙王传说的演变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张佳伟]众声喧哗:多视域的曹操传说与形象建构
·[袁歆 刘忠帆]梁祝传说书院文化景观叙事历史演化研究·[俞杰]滇池神马传说:文化交流与祥瑞宣传
·[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严曼华]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与差序实践
·[夏中华]田横狐仙的“海神化”研究·[任正]传说的地域性表达与共同体意识建构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林恺雯]徐文长机智人物故事与徐文长传说的转换机制的成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