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理事会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机构理事会

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01 | 点击数:8394
 

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朝戈金
2018年11月24日

各位会员代表:

  自2014年10月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以来,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会充分发挥群众性学术团体的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的文化建设事业,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组织举办了多项学术活动,为广大会员和民俗学爱好者搭建起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使学会真正成为了团结全国广大会员、促进民俗学学科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在此,我受第八届理事会的委托,就四年以来学会的工作简要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科建设,健全年会制度,积极组织学术活动。

  我会在成立之初,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民俗学学科恢复的阶段,曾经承担起民俗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知识普及等多方面的使命,对民俗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与早期相比,学会在民俗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已经明显弱化。但是,作为群众性学术团体的学术组织,我会依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着应有的责任。

  1、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截止到2017年,全国有将近70个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民俗学、民间文学的硕士点或博士点,每年大约有200余名民俗学、民间文学专业培养的研究生步入社会,服务民生,高校和科研单位已经完全承担起了民俗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在这些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民俗学教学和科研人员中,绝大多数都是我会会员。

  在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由我会学者起草、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交的选题“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得以入选,这是民俗学学科基础理论方向的课题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是民俗学基础学科建设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该课题经过激烈竞标,最终由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团队中标。

  2015年,由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共同编纂的《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正式出版,这是中国民俗学基础理论建设方面的最新成果,也是对我国民俗学学术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来自全国民俗学界数十位学者承担了《中国民俗学年鉴》的写作任务。

  2、健全年会制度,将年会办成全体会员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自2008年我会开始举办年会以来,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已经成为广大会员切磋学术、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良好平台,也是学会与会员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渠道。

  2015年至2017年的三届年会,分别在辽宁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举办,年会的征文数量逐年递增,参会会员的人数逐年攀高,参会论文的学术质量和会议研讨的规范化水平得到了广大会员的认可。年会探讨的主题,广泛涉及民俗学学科理论建设、以及当前国家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领域,由我会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审查团队在年会上开设了专题论坛,该论坛对于非遗理论探讨、国际非遗领域最新信息、非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等均有深度讨论,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上述三届年会,得到了辽宁大学民俗学学科点、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学科点、江苏省民俗学会、贵州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点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这些学科点所在学校和院系领导的支持。年会的举办,对于提升该民俗学学科点的学术水平、扩大学科点在学校的影响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组织多种形式的专题学术研讨活动。

  四年来,学会及其下属二级研究机构,独立主办或参与组织了多个主题、多种形式的专题性学术研讨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共组织座谈会、研讨会、沙龙等学术活动五十余场次。

  我会主要领导和部分学者参与了我国将二十四节气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工作,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我会作为申报主体和保护单位之一,在二十四节气的调查、研究和保护领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我会充分发挥学术优势,与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共同成立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与二十四节气申报社区代表单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浙江省三门县人民政府分别成立了“中国立春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冬至文化研究中心”,同时,还举办了“二十四节气保护工作专家座谈会”“首届立春文化传承保护研讨会”“2017冬至文化论坛”“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养生美食高峰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我会会员还以学会的身份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在重要节日、节气期间的直播、访谈等节目的录播。

  我会与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自2009年至今,已经连续十年每年都举办学术活动。最近四年的学术活动,在充分发挥端午研究基地专项民俗调研优势的基础上,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分别举办了“二十一世纪民俗节庆文化发展及‘嘉兴模式’探索”(2015)“民俗文化与美丽乡村”(2016)“民俗文化与特色小镇”(2017)“二十四节气”(2018)为主题的国际或全国学术研讨会,并且每年都编辑出版论文集。

  我会与青海省格尔木市人民政府、青海省民俗学会共建的“中国昆仑文化研究基地”,每年均举办多项学术活动,在青海省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学术咨询作用。

  中国民俗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少数民族民俗研究中心、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茶艺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餐饮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中国生肖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我会下辖的二级专业研究机构,也都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活动。

  四年来,我会还与相关部门合作,就重要议题举办专题研讨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性文件,我会学者除了撰写论文予以研究和阐释之外,学会还召开了三次专题学术会议——“民俗学专业责任与研究伦理工作坊”“传统伦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伦理问题国际研讨会”——对非遗伦理原则进行深度探讨。

  四年来,我会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学科点、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贵州民族大学民俗学民族文学学科点、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上海大学中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浙江省天台县人民政府、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青海省民俗学会、江苏省民俗学会、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州市民俗学会等联合举办了多项学术活动。

  4、发挥学术优势,参与社会服务,扩大民俗学的社会影响。

  我会广泛地团结了全国民俗学民间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会会员发挥学术优势,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咨询和服务。

  例如,就涉及民俗学和民间文学领域诸多问题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草案)》,2015年1月,我会常务理事会经过长达十天的激烈辩论,最终同意以中国民俗学会的名义,将《中国民俗学会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的几点意见》寄送国家版权局,该《意见》充分表达了我会学者对于仓促实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认识,对保护条例的实施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2017年6月,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编纂的《中国香文献集成》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该集成是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从大量香文化典籍中,按图索骥,征集文献近三百种,原样影印,合编为36册,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代香学文献集成。

  2017年12月,由我会下辖的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地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织编纂的“记住乡愁——留给孩子们的中国民俗文化”系列丛书,第一辑共23种由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丛书拟编纂九辑120种,是一套点面结合,全方位向少年儿童呈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读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名单
下一条: ·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5-6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2年9-2023年4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2年3月7日至2023年4月13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