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8年两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8年两会专区

[安德明]作为范畴、视角与立场的家乡民俗学
  作者:安德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17 | 点击数:4455
 

•中国民俗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   

 
作为范畴、视角与立场的家乡民俗学(仅摘要)
安德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 要:家乡民俗学,既是对以家乡生活文化传统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学术研究取向的一种事实概括,更是结合新的学术思潮,对这种取向所生发和呈现出的视角与方法的总结,换言之,家乡民俗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它包含着如下几个突出的特征: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同情理解,理性批判;朝向当下。同时,家乡民俗学又是一种立场或态度。这种态度,基于比较的视野,具有鲜明的“间性”特征。在这种“间性”比较视野下,家乡民俗学者一方面可以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与当下的学术实践,发现并揭示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联,进而反思民俗学以往那种“朝后看”的问题和局限,推动民俗学更多地“向前看”并朝向未来;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在与异乡、与他者的对比当中产生的一种有关家乡、有关自我的特殊研究范畴,因此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之下,更清楚地认识“我”在同“他”交往过程中的位置,从而更恰当、更全面地理解“我与他”的关系,更有效地建设包含了更多“我”、“你”、“他”的、朝向未来的“我们”,也就是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家乡民俗学核心概念的“家乡”在涵盖范围上的伸缩性,尤其为这种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家乡民俗学;视角;主体间性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白莉 张梦予 许多]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相关链接
·[朱现省]社会变迁视角下“做社”习俗的演变与当代价值·[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
·[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李滢钰]性别视角下的广西瑶族服饰传承发展研究·[李莹]从“第三田野”视角看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李向诚 李彤 陈仰珩]非遗保护视角下澳门太极拳的传承发展
·[黄元韬]乡愁视角下的农民工个人叙事研究·[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陈爱国]蚕桑习俗中的“蚕花”考释:基于蚕虫“生命力”的视角·[柏仙爱]政策网络视角下我国非遗文旅融合政策执行研究
·[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安德明]反义谚语:一个探究中国谚语的新视角·[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