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2018年非遗传播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作者:记者 胡克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8-14 | 点击数:5469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工作,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建立非遗保护的广泛社会认同和深厚群众基础,7月3日至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承办的“201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高级研修班”在北京举办。

        研修班举办期间,为了帮助学员正确理解非遗,在非遗传播中准确把握非遗保护理念,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通过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我国非遗保护的认识与实践,给学员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工作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详细阐释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及伦理原则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黄楚新就如何运用新媒体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红就非遗传播创新的“度”“效”做了专题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温红彦,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节目部副主任闫东,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主任马宏等非遗、传播领域的学者和资深从业人员就我国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认识非遗传播的重要意义、开展非遗传播的主要方式、非遗媒体传播、非遗影视传播、非遗普及传播等主题进行发言与研讨。与会的新闻媒体界代表以案例分享、学术论坛、专题沙龙等形式围绕授课内容进行交流学习。

        中央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代表,各地非遗保护工作者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等机构的相关从业人员,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直属单位代表近百人参加研修培训活动。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2018-07-05

【本文责编:张建军】

上一条: ·2017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情况报告
下一条: ·[孙正国 杨军]重塑认同:国家非遗运动与地方文化实践的双向考察
   相关链接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佳艺]地方传说的“合并—分流”模式·[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