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在京成立
  作者:环球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28 | 点击数:8297
 

   为深入贯彻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饮食类非遗在激发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代活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巨大作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中国烹饪协会牵头,来自非遗保护、文化研究及餐饮行业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7月20日在北京举办。

  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副司长王晨阳,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副局长刘旭浩,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傅龙成、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以及非遗专家巴莫曲布嫫、陈华文、高丙中、萧放、苏旭,文化专家张颐武、卜希霆,行业专家杨铭铎、周晓燕、杜莉、姚伟钧等出席了成立仪式。会议由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主持。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陈通在会议现场发言

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现场

  餐饮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重在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烹饪协会中餐国际化发展指导专家,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在致辞中强调了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性。他希望通过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的建立,能够整合资源,增进交流,凝聚智慧,聚汇力量,为实现中国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和全民共享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将务实推进课题组的工作视为己任,陈通司长高度肯定中国烹饪协会在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对课题组未来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他表示,饮食类非遗有其基本特点,要提升饮食类非遗知名度、可见度、影响力、形成社会共识,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国饮食类非遗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对中国饮食类非遗项目进行认真研究和全面梳理,实现饮食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推动中国饮食类非遗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再创造。他希望中国烹饪协会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当中发挥行业组织优势和专家智库的作用,为推动实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专业贡献。副司长王晨阳、规划处处长宋伟、管理处处长郝永安、管理处调研员张晓莉、管理处副调研员岳青也分别针对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计划与开展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具体建议。王副司长希望课题组深入研究中餐在推进国家层面的非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代际传承和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副局长刘续浩充分肯定了课题组成立的重要性。他说,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是一个世纪工程,非常重要,我们积极支持、坚决支持、大力支持。

  行业报告重磅发布,明确研究内容与范畴

  姜俊贤会长在成立仪式上发布了《关于成立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课题组筹备工作的报告》。他表示,作为中国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餐饮行业组织,中国烹饪协会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有关非遗保护、传承的方针政策,以饮食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己任,引领全国餐饮业挖掘、保护、弘扬饮食非遗技艺、习俗,为中国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在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下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广大群众对保护传统饮食文化的意识能够进一步增强,我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能够进一步扩大,实现中国饮食类非遗的世界共享。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杨铭铎教授在会上做了《中国饮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对课题组成立的大背景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明确了研究内容与范畴、对象与方法,为深入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中国饮食类非遗制定了方向。

  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谋饮食类非遗发展良策

  为汇聚有关各界力量,共同推动中国饮食类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烹饪协会还特别邀请了非遗保护、文化研究、餐饮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从各地汇聚京城,在研讨会上发布最前沿资讯,探讨饮食类非遗保护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为课题组深入开展专项研究铺路。非遗领域专家巴莫曲布嫫、陈华文、高丙中、萧放、苏旭分别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解读、通过技艺实践呈现和传承中华文化、饮食类非遗传承和传播的理念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的节令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国际化发展等不同角度,对饮食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文化专家卜希霆、张颐武则分别从中国饮食类非遗的创意营造、中国饮食文化的当代性与全球性等方面阐述了饮食类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特性与拓展方向。会上,周晓燕、杜莉、姚伟钧等资深餐饮行业专家也分别从饮食类非遗保护现状、工作的方法以及海内外饮食类非遗的保护等多个角度对饮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为饮食类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贡献了大量有建设性的观点与智慧。

  课题组的成立还获得了十多家科研单位以及社会媒体的大力支持。桂林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十二家院校联名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号召餐饮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到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有关学术和研究工作中,为所在省市饮食类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发挥应有的作用。

  会上,《环球时报》社务委员、经营中心董南、姜俊贤会长分别代表《环球时报》与中国烹饪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以在国内外营造中国饮食类非遗保护传承氛围,促进饮食类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环球网 2018-07-25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下一条: ·新时代中国故事创作高级研修班开班
   相关链接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王卫华]乡村振兴中的非遗传承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李向诚 李彤 陈仰珩]非遗保护视角下澳门太极拳的传承发展·[程瑶]饮食方式与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之反思
·[程瑶]浅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贯通·[陈岱娜]自我经营、性别与边界:社区语境下的非遗传承人现状探析
·法国巴黎:将活态遗产带到餐桌上!·[杨文]知识生产与制度赋权:中国非遗传承人制度的当代实践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李颖]与动画IP联动传承非遗文化的路径探索
·[鲍园园]李子柒短视频在非遗传承与传播中的价值·[程瑶]活态遗产的过程性保护
·[苏长鸿]社区再造:论作为社区的大学及其非遗传承的意义·[罗婷]我国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及云传承机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