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田兆元]城市化过程中的民间信仰遗产保护研究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13 | 点击数:5962
 

      摘    要: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乡村传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城市文化传统的重要资源。在当下的城市化过程中,民间信仰面临着被挤压,甚至处于濒临消失的境地,因此,保护民间信仰资源应该成为当前城市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概括而言,提高民间信仰对于城市文化建设功能的认识,保护民间信仰的物理空间,保护拆迁居民的社区结构,将是保护城市民间信仰、促进城市民间信仰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城市化;民间信仰;文化遗产;空间保护


      研究民间信仰有诸多的视角,或着眼于社会管理,或着眼于结构功能分析。但在民俗学看来,民间信仰是一种文化遗产,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城市扩张,乡村离散,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的挑战,面临失传消逝的危机。因此,我们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民间信仰,应以传承保护的视角来讨论和分析。

      一、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

      近年来,管理层与学术界对于民间信仰的态度渐趋统一。从国家管理制度的层面,开始肯定民间信仰作为文化遗产的地位。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把一些民间信仰特色很鲜明的传统节日增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具有明显的肯定传统信仰的正面功能的意义。

      如清明节,是一个祭奠亡者、具有鲜明祖先崇拜意义的节日,清明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祖先信仰的合法性。同样,端午节内容虽然丰富,但是作为一个对于诗人屈原的祭奠纪念的日子,信仰则是该节日的最基本的内涵,屈原祭奠是最典型的民间信仰行为。

      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制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满足民众信仰需求是其重要目的之一。

      2004年8月28日,10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中国政府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在中国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

      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在这518项中,从不同的角度列入民间信仰的内容,便是对于民间信仰的正面肯定。

      其中最突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十项“民俗”中的内容,一方面是大量的各民族充满民间信仰色彩的传统节日列入,更具突破性的是列入了黄帝陵祭典,炎帝陵祭典,成吉思汗祭典,祭孔大典等十项传统祭祀以及厂甸庙会内容,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观念的一大突破,也是国家管理民间信仰的制度上一大突破。

      因此,有人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俗”板块,实际上是保护民间信仰的一个曲折地表达,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同时,在这个十大类的名录中,其他大类也有民间信仰的内容掺杂其间。

      如第一大类的“民间文学”,神话,史诗和传说与信仰相关是客观的事实,而宝卷则是地地道道的宗教俗讲,这种文学形式本身就是跟信仰密切结合在一起的。“民间音乐”中,列入的寺庙音乐,宫观音乐这些内容,都是部分代整体,把民间信仰边入到国家文化遣产名录的行列。

      “民间舞蹈”的土家撒叶儿嗬,就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丧葬仪式上的祭祀送亡的舞蹈。

      这样将民间信仰的部分内容拆开来申报文化遗产,一方面是地方保护民间信仰的策略,一方面也是体现了国家以不同的形式肯定民间信仰的作用,将民间信仰文化遗产化。

      现在,我们大谈保护城市里作为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已经不再有法理上的障碍了。但是,现在大陆的城市管理者要把民间信仰当作城市遗产来看待,观念上还没有跟上去。

      而在一些国际化的大都市,情况却不同。如香港的黄大仙祠,即啬色园,绝对是香港的城市文化传统的代表建筑,同时也是重要的城市精神资源。澳门的妈阁庙,则是城市开放的象征,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空间,当然是澳门之宝。

      在香港和澳门,黄大仙和妈祖信仰是具有标杆意义的城市文化资源。在港澳,不仅这样知名的信仰得到重视,就是一般民间信仰,如土地神信仰,也得到极大的尊重。在澳门,几乎每一家商铺门边,都有一座小小的“门前土地财神”塑像和画像,每天都有香火供奉。

      而在居民区,多数人户门前有两尊神灵,上为天官赐福,下为门前土地财神。土地财神在香港同样得到重视,可以在城市中看到很多的“社公”坛,香火缭绕。香港澳门的民间信仰,在形成其特有的东方大都市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非遗保护在过去整体上偏重乡村,偏重偏远少数民族地区,这当然很重要,但是,城市的非遗保护,尤其是城市民间信仰遗产的保护更加紧迫。早在非遗保护的初期,我们就提出过,对于城市的非遗保护要比对于乡村的非遗保护更加重要。

      大都市不仅是现代化的中心,更是文化传统的核心阵营,有着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堆积,一些重要的风俗往往是由城市发动而推向乡村的。所以,城乡文化的互动早早发生,延续到现在,大都市的文化传统亟需保护。但是,人们至今还是没有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及其严峻现实。

      现代城市的发展,一方面是自身的文化遗产日渐消失,另一方面,它还连带着消灭乡村文化遗产,尤其是民间信仰遗产。把民间信仰当作一项文化遗产加以传承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张超]制造日常生活恐慌:女性灵媒的危险感知、民俗医疗与赋权文化体系
下一条: ·[赵婧旸 罗震宇]祖先神话与巫道传统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