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作者:周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0 | 点击数:2511
 

   2018年6月7日至8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次会议,旨在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相关工作成果,梳理经验,加强交流,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相关负责同志分别就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非遗调查与记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非遗分类保护政策探索和管理等主题内容,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有关工作的实施成果、重要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非遗司管理处处长郝永安介绍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有关情况。该项工作开展三年来,在实施部门、覆盖门类、参与院校、举办期数、学员数量等方面均呈逐年扩大趋势,有效深化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等非遗保护理念,取得了多方面的工作成果。研培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传承人群的传承能力、扩大了传承队伍,带动了非遗所在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和相关专业建设,为其参与非遗保护、研究和传承实践搭建了平台。会议明确了下一阶段研培计划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并从教学、管理等方面对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

  非遗司规划处处长宋伟介绍了非遗调查记录与非遗助力精准扶贫等工作的有关情况。作为非遗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非遗司积极组织推进相关调查与记录工作,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从2013年启动试点至今,中央财政已累积对942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提供了资金支持。会上,非遗司对2015年度支持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的验收情况进行了通报,验收合格项目202个,优秀项目25个,合格以上比率为95.4%。下一阶段,文化和旅游部将按照《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的工作要求,启动实施非遗记录工程,扩大记录范围。该项工作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先期开展相关门类已有记录成果的梳理、遴选,之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补充记录工作。此外,非遗观察点、传统工艺振兴助力精准扶贫等工作开展的具体要求也在会上得到进一步明确。

  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介绍了非遗分类保护政策探索和管理的有关情况,阐述了该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工作目标。对于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的保护,目前,我国已通过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开展传统工艺类传承人群研培工作、加强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设立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传承人对话活动、拓宽传统工艺产品展销渠道、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等11个方面的举措,有效强化了对这一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作为2018年非遗司重点工作,目前也已开展保护政策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探索性研究,主要包括拓展研培计划涵盖范围、支持地方举办会演展演活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社会普及教育、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等。会议还从加强管理方面提出了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来自上海、山东、安徽、贵州等13个地区和单位的代表分别围绕上述工作,并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就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为其他地方开展同类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项兆伦表示,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形成了新的气象和格局,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非遗传承实践日渐活跃,无论是传承人的精神风貌,还是很多非遗项目的存续状态,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的新阶段。同时也应看到,在非遗保护相关认识、政策、具体举措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仍需深入研究。

  项兆伦指出,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持续深化对非遗的认识,全面看待其本质特征,充分利用机遇,正确应对挑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作为非遗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切实加强认定、记录、建档、研究等基础工作,提高传承实践能力,弘扬当代价值,促进发展振兴。

  项兆伦强调,要持之以恒地推进非遗相关工作:一是要继续紧扣“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的基本目标,立足于让传承人群学有所悟、学有所得,着力提高研培质量和成效;二是要以“用”字为引领,更加可持续地推进传统工艺振兴;三是要坚持学术、专业、规范、连续、致用的基本要求,科学实施非遗记录工程;四是积极开展非遗各门类的振兴工作,在生动的实践中探索形成覆盖非遗各门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系统政策体系;五是着手完善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制度;六是做好非遗现代传播和其他重点工作,丰富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提高非遗的可见度和影响力;七是对各项已开展的工作要经常性跟踪评估,及时完善政策措施,巩固和提高工作成效。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负责同志,以及中国非遗保护中心、国家图书馆、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和各计划单列市非遗保护工作相关负责同志,部分研培院校及传统工艺工作站负责人等130余人参加会议。

  文章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18-06-09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座谈活动在天津举行
下一条: ·[毛巧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文化符号的重构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