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李国江]传统社会春节禁忌的利益取向及功能
  作者:李国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20 | 点击数:4524
 

摘要:传统社会春节禁忌在很大程度上是巫术交感原理在年节庆典中为满足民众春节生活需求,尤其是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而被民众享用的一种生活文化。春节禁忌因其在民众观念层面特有的约束力,以及关照对象的利益取向,在构建和维护民众节期生活秩序方面具有特殊功能。

关键词:传统社会;春节;禁忌;利益取向;功能


  春节是中国民众最为关注的岁时转换节点,它也成为民众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在春节这一岁时过渡礼仪中,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除旧布新、祭祝祈年、敦亲祀祖、娱乐狂欢,同时又遵奉诸多禁忌。民众俗信的春节禁忌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且是年节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在年节期间的各项仪式和丰富的节俗活动之中,民众遵奉诸多禁忌,以此来构建维护年节生活秩序。

一、春节禁忌

  禁忌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类文化现象。民俗学意义上的禁忌,是指民众从自身的功利目的出发,在生产生活中对俗信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有的态度而形成的禁制行为。在中国,禁忌很早就广泛地存在于民众生活中,其中先秦文献《礼记·曲礼》中便有“入境而问禁”之语。作为被民众信奉享用的世俗性信仰文化,禁忌在其传承过程中,为人们严格的遵循和恪守,有的成为牢固的文化通则,代代流传。

  中国春节禁忌是就春节节俗生活中的禁忌而言的。具体来讲,是指民众在春节节俗生活中,围绕着春节的节日内涵,对认为能够危害年节生活秩序的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采取的规避行为。春节是自然时序和人文活动转换的重要节点,是中华民族具备认同传统最隆重的岁时节日。辞旧迎新,酬报祈福是春节的根本主题。在春节节期里,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祈愿新的好预兆。人们俗信,在新旧交替的年节,诸多事项具有了“非常日”的灵力,对他们的触犯将预示着不期的恶果。而谨遵禁忌,新年会有好的开始,会实现自己的祈愿。这种趋吉避凶的心理,使得民众在辞旧迎新的节点上更将禁忌作为顺利度过这一岁时过渡仪礼的重要手段。年节期间,民众对那些俗信蕴含灵力的语言、行为、饮食等加以规避,被时时告诫“别这样做,以免发生什么什么事。”弗雷泽(James George Frazer)曾指出巫术交感原理是“联想的错误应用”,就此而言,传统社会春节禁忌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巫术交感原理在年节庆典中为满足民众春节生活需求,尤其是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而被民众享用的一种生活文化。

二、春节禁忌的利益取向

  禁忌的利益取向是指民众的禁忌行为所指向的关照对象。根据禁忌关照对象的不同,禁忌的利益取向可分为两种,一是集体利益取向;一是个体利益取向。

  (一)集体利益取向

  集体利益取向是指禁忌行为所关照的对象是集体,通过遵从禁忌,能对集体产生影响。这里的集体是指两人以上的群体,包括家庭中成员群体组合、家庭、村落或更大的社区。具有这类取向的禁忌的实施者可以是集体中的每一个人,也可以是某一专门的人。当然,不论遵守禁忌的实施者是谁,也不论数量多寡,凡需要求遵守禁忌的实施者都必须遵守,否则整个集体利益将受到威胁,进而威胁到个人的利益,这时遭受谴责或惩罚的将是整个集体中的人。因此,凡是此类取向的禁忌,一般具有很强的约束力。马凌诺斯基(Bronislw Kaspar Malinowski)《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描述了在“库拉”活动期间,其留守的妻子必须严守贞操,如有不轨,将导致航船的失事或整个“库拉”的失败。弗雷泽在《金枝》中讲到在新几内亚西南的凯伊群岛上,一旦一只驶向远方港口的帆船处于航行期间,挑选三四个年轻的姑娘和船员们保持所谓心灵上的联系,用它们的行动来为航行的安全和成功做贡献。她们必须遵守一些禁忌:

  “一律不许她们离开给她们指定的屋子,更甚者,只要那只船被认为还在海上,她们就必须绝对保持静止的姿态,两手夹在膝间,卷曲地躺在席子上。他们不得向左或向右摆头,或做其他诸如此类的动作。如若她们做了,就会使船颠簸摇晃;她们也不得吃带粘性的东西,比如可可奶粥,因为食物的粘性将堵塞船在水上的航道。只有当水手们被认为已抵达目的地以后,这种严格的规定才可以多少放松一点。但直到航行结束之前,这些姑娘们都被禁止吃带刺或尖骨头的鱼类,比如榎鱼,否则她们在海上的朋友就将因此而陷于尖锐险峻的困难境地。”

  由此可见,不管是为“库拉”的禁忌还是为一次远航的禁忌,这类禁忌都为一个集体来服务,此时集体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在家留守的妻子遵守的禁忌和选拔的姑娘谨守的禁忌,都是为了整个远航船队的整体利益。如若违犯,将严重影响整体利益,从而其本人亦将遭受惩罚。故此,禁忌的实施者会严格地遵守。

  (二)个体利益取向

  个体利益取向是指禁忌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为某个体,通过遵从禁忌,只能对个体产生影响。这类取向的禁忌,其实施者是某个体,关照的也是某个体,禁忌最终关照的个体可以是自己(当禁忌的实施者和受施者合二为一时),也可以是他人。但最终的利益取向都是个体。由于禁忌行为直接关照个体利益,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其产生的约束力一般较强。

  弗雷泽在《金枝》中也描述了很多此类的禁忌。例如在沙捞越班丁地方的“沿海达雅克人”那里,男人们外出作战时,女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很多的禁忌。其中一些规定是:

  “女人们必须很早就起床,天一亮就立即打开窗户,否则她们在远方的丈夫将睡过了头;女人们不得油头发,否则男人们将滑到;女人们不得在白天睡觉或打盹,否则男人们将在行军之时发困;……”

  女人在其丈夫出征期间,为其出征的丈夫谨遵禁忌,其利益取向是其丈夫,不关乎他人。但是也因为个体利益取向禁忌的关照对象为个体,因此,其约束力有时显得不像以集体利益取向时那样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遵守禁忌与否,仅仅关系到个人利益,缺少一种集体力量的约束,在此种情况下,别人也无从干涉,不会受谴责或惩罚。另一方面,有些个体对禁忌的认识较淡漠,以致不会严格遵守禁忌。出于以上考虑,故会出现约束力有时相对较弱的现象。

  中国春节是以家庭为内核空间的节日,人们在年节里合家团圆、敦亲祀祖。如果离开家庭空间,春节的民俗文化将会失去其传承的基础。因此,从这一角度而言,春节是一种典型的“家庭节日”。正是基于此,春节禁忌的利益取向在具有上述两种利益取向共性的同时,又体现出其鲜明的特点。

  一是春节禁忌的利益取向更多的是关照群体对象。春节一般是将家庭或家族作为其节俗活动整合的范畴,它所聚合的是全部家庭成员,有时则是全部家族成员,节期中的活动多是以家庭或家族作为参与单位。节日庆典便以家庭或家族的群体利益作为目标,对群体利益进行最大限度的争取和扩大。因此,在春节这一家庭节日中对群体利益的最大化诉求,使得春节禁忌的利益取向于群体。传统春节中祭灶、年初一禁止向外倾倒垃圾等较普遍存在的节俗,以及类似“忌门”等在特定地域内传承的习俗中所包含的禁忌,无一不是考虑到家庭或家族的群体利益而为之。春节禁忌相对于对群体对象的较多关照,对于个体对象的利益关照则相对较少。

  二是从利益取向的角度来看,春节禁忌的约束力强弱有别,主要体现为春节禁忌的群体利益取向所表现的约束力强于个体利益取向所产生的约束力。就禁忌利益取向与禁忌约束力关系的一般情况而言,个体利益取向的禁忌,个体可能会根据其对禁忌的认识和态度可以不遵守,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不会遭到其他群体成员的谴责或惩罚。而集体利益取向的禁忌一般要求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集体成员都作为禁忌的实施者,犯忌会对整个集体带来损害,因此在集体中,违犯禁忌的个体将会遭到集体里其他成员的谴责,甚至严厉的惩罚。从这一角度来讲,作为以家庭或家族为集体关照对象的春节禁忌,其利益取向所表现出的禁忌约束力在很大程度上大多要强于以个体利益取向的禁忌所产生的约束力。当然,在现代春节生活中,有些春节禁忌习俗已经消失,有些禁忌已不为人们严格遵奉,春节禁忌的利益取向与春节禁忌约束力之间的关系,也应结合社会变迁及民众价值观的变化对其加以关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宋颖]论节日事项的“共有”“扩散”与“移借”诸问题
下一条: ·[王文章 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相关链接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
·[黄艺兰]晚清民国时期伐树遭报故事的“祛魅”与“复魅”·[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向柏松]疫情之后,话湖北春节·[田兆元]就地过年与都市年俗认同的契机
·[储冬爱]疫情下的团圆:何以为家?·[毛巧晖]认同与重构:后疫情时代下民俗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刘晓峰]成长的中国 成长的年·[任志强]危险的愉悦:作为“替罪羊”的狐与妓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