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陈霖]蔚为壮观的中国史诗
  作者:陈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10 | 点击数:2488
 

  

 《中国史诗》 ,仁钦道尔吉、郎樱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1月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就“中国为什么没有史诗”这一问题发表过看法,认为以西方史诗源于神话来看,中国由于过于早慧,早早脱离神话时代,过上成人生活,孔子所说的“不语怪力乱神”是普遍社会心理,所以史诗不发达就不难理解了。朱光潜先生的看法在很长时间里具有代表性,体现了以西方史诗为标准来做裁量的特点,而就其关注的主要为汉民族文化而言,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从民族的角度着眼,中国是以主体民族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整体,而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史诗。仁钦道尔吉和郎樱合著的这部《中国史诗》以丰富的资料向我们呈现了蔚为壮观的中国史诗的版图,不仅说明了中国有着种类繁多的史诗,而且表明中国的史诗有别于西方的史诗,形成了自身的传统。

  著者指出:“族群的事业与命运,是史诗世界的基础。”与此相应的是,全书勾勒出中国史诗的“诗群”现象,如蒙古史诗群、突厥史诗群及南方英雄史诗群。这些诗群的存在,凸显了不同民族对历史演进过程中族群命运的理解,对族群事业的关切。对此,著者进行了类型学的研究,早期的如创世史诗、抢婚型史诗、考验婚型英雄史诗、勇士与多头恶魔斗争型英雄史诗等,中小型英雄史诗如婚事加征战型英雄史诗、家庭斗争型英雄史诗、狩猎型史诗……从这些类型中我们可以窥见不同民族曾经的困境以及对困境的超越,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精神的特质。

  由于各个民族、不同部落的具体生活遭际不同,他们的史诗中即使是对同一个主题,也形成了差异性的表达。譬如,“英雄与马”是北方英雄史诗中永恒的主题,但在具体的史诗中表现却各有不同,像在《艾尔托西吐克》中马是英雄的守护神,而在《库尔曼别克》里,马则是英雄的生命,最特别的是《阔布兰德》中,英雄的妻子用最好的乳汁喂养马、亲自调教马,凝聚了母亲般的爱意。正是这样的富有差异的想象和表达,构成了中国史诗整体上的个性分明、丰富多样和绚丽多彩。

  这些不同的形象特质在根本上联系着不同民族的文化想象。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有过一个著名的定义: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我们可以说,中国史诗中凝结着的各种精神象征,蕴涵着的各种叙事母题,构成了民族共同体的文化想象,也成为民族共同体的想象的丰富资源。就此而言,《中国史诗》对中国各民族史诗的讲述,对理解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多样态文化资源的构成和文化融合,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资料。

  这当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史诗的传播所呈现出的文化地理学意义和跨文化传播的意义。例如,著者指出,蒙古英雄史诗在形成过程中,有萨满教、佛教的影响,有突厥叙事文学的来源,有印度、波斯史诗和故事的影响,还包含汉族传说、评书和民间故事等因素.又如,藏族的《格萨尔》的传布造成了蒙古族的《格斯尔》,后者在传唱的过程中又丰富了蒙古族特有的内容;再如,乌古斯部落英雄史诗《阿勒帕米斯》,在乌孜别克、哈萨克、土库曼、阿塞拜疆等诸多突厥语民族中均有传播。正如著者在描述突厥英雄史诗时所指出的:“一些部落史诗逐步演变成跨部落、跨部族、跨民族、跨地域的史诗。”从现代国家观念来看,有些史诗的传播甚至具有跨越地缘文化政治的意义,使我们对中国古代的跨文化交流空间有了更新的想象,对我们认识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变迁和国家认同有着重要的价值。

  书中还特别强调,中国史诗是以口头产生、发展并流传至今的活态史诗,这一生存状态是中国史诗与印欧史诗的主要区别。正因此,书中对每一种史诗的介绍,都尽量吸收了许多民俗学研究和田野考察的成果,涉及对口传方式、说唱艺人、传唱仪式的描述。如对各个地区不同的《江格尔》演唱习俗、禁忌的描述,对“玛纳斯奇”(玛纳斯的演唱者)家族谱系的介绍。小说家马原在他的名篇《冈底斯的诱惑》中,写到沉默寡言的青年藏民顿珠,一次外出放牧,遭遇种种神奇之事后,突然想唱歌,开口就是格萨尔的传奇,仿佛他原就从师多年学唱这部恢弘的民族史诗。《中国史诗》让我们看到,马原的这一“虚构”实际上来源于史诗传唱艺人的普遍情况。如著者介绍巴扎8岁时昏睡七天,梦中受托,醒来顿悟,能够生动、流畅地说唱《格萨尔》。这种情形出现于多种史诗传唱艺人那里,被著者概括为“神授说”。这些虽带有传奇色彩,却共同说明了艺人们惊人的记忆力,也表明史诗的传唱自古以来口口相传,成为民族生活的有机部分,为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延续提供不绝的资源。

  在凸显“活态史诗”的存在状态的同时,《中国史诗》对各种史诗的不同文字版本也进行了详尽的溯源性梳理。我们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中央政府到各地政府相关机构,对各民族史诗表现出高度的重视。同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著者介绍了许多外国学者对中国史诗进行翻译和研究的情况,尤其是对《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大型史诗的研究。在这样的介绍里,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本书著者视野的开阔,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一种对中国各民族史诗加强整理和研究的紧迫感。当然,我们更欣慰于像苗族口传的史诗《亚鲁王》被发现的情况,这类最新的一手的资料,在全书中随处可见。所有这些都在表明,著者力争为我们提供最新、最全、最完备的中国各民族史诗的资料。

  这是一部厚重的著作,不管是在中国史诗的观念表达上,还是在中国史诗的存在样态描述上,都堪称中国史诗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它还对中国的民族发展历史、民族文化和宗教、民族文学、文化地理学、文化人类学、跨文化传播研究等诸多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启示性价值,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17年05月24日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胡琴]民俗与技术——论赫尔曼·鲍辛格的《技术世界中的民间生活》
下一条: ·[刘魁立]民俗学研究要记录“社群的生活”
   相关链接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2020年《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招标通知(新)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2019年《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招标通知·以学术自觉推进中国史诗研究
·2018年度《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招标通知·[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朝戈金:创立中国史诗研究新范式·2017年度《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立项公示
·仁钦道尔吉 郎樱:《中国史诗》·2017年度《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招标通知
·朝戈金:“中国史诗学”开栏语·冯文开:《中国史诗学史论(1840-2010)》
·2016年《中国史诗百部工程》子课题招标通知·“中国史诗传播要找到利益平衡点”
·仁钦道尔吉研究员、朝戈金研究员接受俄罗斯萨哈共和国国会主席表彰·《中国史诗百部工程》项目交流会在京召开
·朝戈金 主编:《中国史诗学读本》·敬文民俗学沙龙:第19期活动计划(2013年3月16日上午9:30,北师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