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田兆元]民俗研究的谱系观念与研究实践
——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7 | 点击数:5989
 
内容提要:民俗的谱系是民俗学对于文化整体性、互动性与结构性认识的重要视角与方法,民俗的谱系包括族群谱系、空间谱系、时间谱系与形式结构谱系。民间信仰的谱系是民俗谱系的子系统,其结构谱系也是有迹可循的。以东海海岛信仰为例,其信仰谱系更加鲜明地呈现出民俗谱系的复杂形态,前人对此已经有所认识,其意义在于首先将这种信仰特性发掘出来。东海海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其民间信仰的共同性为构建东海安全提供了文化认同的资源。发掘东海文化的整体性与谱系性关联,也是构建东海平安的文化要素。因此,以东海海岛信仰谱系为线索的个案研究,具有深远的文化史意义和国家文化认同价值。
 
关 键 词:民俗谱系;信仰谱系;互动性;观音信仰;海岛研究

作者简介:田兆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41

 
 
  一 海岛信仰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意义
 
  海岛研究,尤其是海岛信仰研究,直到近年来开始得到关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学术界关于海岛的研究,大都是地理学的研究,后来发展为经济学的研究,尤其是海岛旅游的研究,随着东海南海问题的出现,关于海岛主权问题的研究增加了。查阅知网,可见近年来以“海岛”为题的论文达数千篇之多,但绝大多数属于自然地理类和经济类,关于海岛文化的非常之少,而关于海岛信仰研究的可谓少之又少。尽管我们有了一些对于海岛文化遗产的讨论,但是关于海岛文化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可见我们过去对于海岛文化的研究是非常的漠视的。而关于海岛信仰的研究,涉及的问题单一,不外是旅游开发、两岸关系等视点。
 
  但是,对于海岛文化的研究,国外却很重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很多是岛国,如英国,虽然一度横行天下,殖民地遍及全球,但其最初国土也不过是一个群岛而已。日本经济一度如日中天,也是岛国。所以他们对于海岛有着天然的敏感。加上殖民化步伐的拓展,首先是对于海岛的占领,所以首先就是对于海岛文化的理解,以便军事的占领和经济的占领能够有效进行。
 
  而当下中国的海外发展不是这样的,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海外开拓,也是资源第一,很少进行他者的海岛文化研究的。我们有大量的资金用于海外投资与海外经营,但是就是不太注意研究海外的文化,海岛文化。迄今为止,我们除了对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大国的文化关注以外,其他的国家地区,特别是岛国就更不在意,这是中国海外发展需要反思的地方。
 
  英国学者对于海岛的研究十分突出,如功能学派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就是一位海岛研究的大师,他的海岛研究成就了自己的研究事业,也建立了一种海岛研究的基本视野。特罗布里恩特岛的田野实践,马林诺夫斯基树立了一座人类学的学术丰碑,参与观察,以当地人的思维思考等田野规范长期影响着田野研究者的行为规范。马林诺夫斯基的名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对于西太平洋特罗布里恩特群岛原住民的巫术与仪式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功能主义视野的考察和研究,开创了海岛信仰田野考察的先河。在海岛上诞生的功利主义的观念,也成为研究人类行为的一种理论与视角。这种海岛的文化研究是在一种“功能”关注的前提下,成为一种谱系。
 
  同时,另外一位功利主义的人类学大师也是在海岛上成就自我的,他就是拉德克里夫-布朗(Alfred R.Radcliffe-Brown),他的事业是在海岛研究上起步的,在读研究生期间,便到安达曼群岛去从事田野研究。布朗出版的《安达曼岛人》(1922)则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海岛民间信仰研究的经典个案,他详细描述了安达曼岛上的仪式习俗、宗教巫术以及神话传说,并以心理学社会学为基础,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解释其含义。海岛因其文化形态相对稳定,研究操作性较强而为人类学宗教学研究所关注。当代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认为,巴厘岛的祭祀、葬礼等礼仪,乃是社会政治的展演,体现的是国王的神圣权威与社会秩序。这些思路,深刻影响到海外学者对于中国海岛信仰的研究。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那些关于“深描”的问题,都是在海岛研究中诞生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海岛研究视为西方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策源地。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海外学者关于中国信仰的研究很多也是从海岛开始的,他们通过海岛的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如武雅士(Arthrur Wolf)在台湾研究的时候,关注福德正神即土地公的权力结构谱系(1974)。而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讨论台湾民众的灶神、城隍等神灵信仰,认为带有帝国隐喻色彩,是国家权力与社会结构的一种地方展演(1992)。这种国家与社会的模式明显带有涂尔干式的思维,是海外学者对台湾岛民间信仰主要视点。日本在殖民扩张时期,对于朝鲜半岛、台湾岛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在吞并琉球时,也是下足了功夫,积累的资料是令人惊讶的。
 
  对于东海地区海岛信仰的整体研究,部分日本学者关注东海岛屿及其环东海文化区的分析。野村伸一的东海文化圈说(2012),把东海说成是一个地中海,其间的民俗,如信仰祭祀活动,体现出地域间的关联。松尾恒一所编《琉球弧》(2012)-书,提出民俗博物馆展示的新构想,实际上是在将环东海岛群和大陆沿海视为一个文化圈。海外学者的研究,初步涉及海岛民间信仰的神界权力谱系、空间谱系与及其信众谱系。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民间信仰活动交流频繁。部分海外学者则认为,这种进香的仪式地域性与媒体的想象存在差异,不一定带来认同。日本学者三尾裕子甚至认为,妈祖信仰表现为统战与反统战之争、庙宇间争夺权威之争。林美容的“祭祀圈”说(2008)与日本学者的观点一致,但讨论族群性因素更多。大陆学者大都认为两岸交流沟通了人民的情感,往往从族群关系着眼,考察两地民间信仰的源流关系,涉及两地信仰的空间谱系问题。对于南海的信仰研究,最近有学者从领土主权的角度阐述南海岛屿的信仰与中国信仰的密切关联性,以证实中国对于南海海岛主权的合法性。
 
  对于东海信仰个案的研究,国内外学界对于海神妈祖信仰研究,东海观音信仰研究,东海龙王信仰研究,关公信仰研究,玄天上帝信仰研究,以及海上神仙信仰研究,保生大帝信仰研究,神农大帝信仰研究,保仪大夫信仰研究,开台圣王信仰研究,开漳圣王信仰研究,三山国王信仰研究,哪吒信仰研究,土地公研究等,以及民俗信仰中的节日活动如龙舟竞渡研究等都有较多的成果。其中,妈祖信仰研究是重中之重,资料积累最为丰富,既有官方档案的整理,也有历代文献的综合采集,历代妈祖文献的汇编影印,各类研讨会于各地召开并推出论文集。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L.Watson)提出了神灵标准化说(1985),他认为,福建沿海一带的海神妈祖被国家封赐以鼓励民众的地方信仰,民众接受这种对于海神妈祖的封赐,形成国家对于海洋边疆的控制与民众通过接受国家意志达到与国家的合作双重结局。①在其影响下,学界对于宋元以来国家对于海洋的开拓与海神信仰封赐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普遍的思路。明清时期出使琉球的使者记录琉球风俗与信仰的文献也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我们把台湾学者对于台湾的研究视为海岛研究的一部分,那就材料丰富了。王见川的《台湾的宗教与民间信仰》(2008),是对于台湾民间信仰的整体表述的论著。具体的个案研究,需要很长的篇幅来整理。
 
  海外的海岛研究诞生了一批学界大师,诞生了学术流派,这是一件引人深思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第一是如前所述,很多海岛研究者本身来自海岛,他们对于海岛的作用有一种超过大陆学者的直观的认知和敏感;其次,这些海岛国家却有强烈的开拓意识,英国曾经占有世界上辽阔的殖民地,其中海岛是被优先占领的。日本对于亚洲的占领,也是先从海岛开刀的,因此,海岛研究是这些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再次,从地理上看,海岛往往是海洋通道咽喉,经济军事的跳板,不仅本身重要,也是通往大陆的要津,同样是文化交集的地方,非常有研究价值。最后,对于研究者来说,海岛空间固定,文化相对稳定,族群相对单一,便于操控,在过去小团队作战的情况下,海岛研究很自然成为学者的重要选择。这些可能是海岛研究为海外学者十分重视的基本原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罗柳宁]布努瑶雷公庙的文化内涵解读 ———七百弄布努瑶信仰文化研究之一
下一条: ·[王加华]赐福与降灾:民众生活中的狐仙传说与狐仙信仰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
·[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