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17年会专区

[罗远玲]论粤西年例习俗的起源与形成
——从时空维度构建的角度谈起
  作者:罗远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21 | 点击数:2174
 

 

 
论粤西年例习俗的起源与形成
——从时空维度构建的角度谈起
罗远玲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要:粤西年例习俗具有鲜明的乡土特征,民众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形成了粤西年例时空构建的基础。社信仰是年例信仰时空构建的空间维度,农历新年时间节点的融合是其形成的时间维度。村社、粤西年例文化圈等空间维度和春节、社日等时间维度共同构成了“年例”这一“节日”。粤西年例习俗的起源与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通过对“年例”这一特定时空的构建,表达文化主体的情感诉求,达到辞旧迎新、祈求平安吉祥的目的。
关键词:粤西年例 ;起源; 形成; 时空构建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吕韶钧]基于风险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研究
下一条: ·[马佳]山西襄汾陶寺村公共空间的构建及其文化认同的形成
   相关链接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张多]以“大遗产观”推动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格局:来自红河哈尼梯田的再在地化实践与中国经验
·[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吴晓东]阴阳对立观念与门神的起源演变·[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穆昭阳]文字史料中的民族记忆与多民族文学观形成·[邵晨宁]古代“麻风女型故事”的形成及其意义
·[黄永林 邓清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定位·[刘守峰]柳田国男晚年的海上心路
·[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
·[袁学骏]河北耿村起源性神话研究·[吕慧敏]试论东北人的构成对二人转形成的影响
·[吴晓东]“苗族杨姓不吃心”故事的演变与习俗的起源 ·[向柏松]龙的多维层面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朱恒夫]社火與賽戲的形成、發展及藝術形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