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刘加民]民间故事的“两个版本”
  作者:刘加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7-26 | 点击数:2177
 

  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在《民间故事的新生命》中说:“(民间故事)有两种版本,科学版本要严格地进行忠实记录,不能随便改动;而文学版本则可以进行适当修改,甚至可以进行改编、再创作,使作品更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从而获得新的生命,不至因僵化、过时而被淘汰。”民间故事这两种版本中,科学版本主要供学者研究,保持着最大限度的原生状态,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都可以从中获益;文学版本则是用于传播和欣赏的,可以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修改方式,对不同的读者群体也可以有适当的修改完善。

  根据这个原则,细分我们印象中的民间故事,会发现外来的民间故事多属于文学版本,比本土民间故事有趣、美好,几乎篇篇经典。而本土的民间故事,显然是“科学版本”居多。因为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有偏差,缺少诗文大家的介入,也因为出版机构为了降低成本、节省人工,乐于直接“收录”。那些收入各种选本的本土故事,则是来自不同年代的全国性民间文学大普查,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歌普查,80年代的 “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百分百的“科学版本”。这种现象直接导致本土故事在可读性和趣味性上,要差外来故事一大截儿。这也出现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即便是传播人类通用美德的故事,比如诚实,也一定要用外国孩子领衔、外国故事来承载,故事的插图也一定要是黄头发、高鼻子的洋娃娃,中国孩子则只能充当次要甚至反面角色。

  一方面,外来故事都是文学版本,没有人在乎它们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本土的故事以科学版本为主,缺少必要的修饰和改造。普通读者在民间故事的海洋里挑选的时候,外来故事无一不是精美绝伦、人见人爱,本土民间故事则“良莠”并存,如果你“撞”上的一篇本土故事刚好是科学版本,那你一定会很失望,见得多了,必然会对所有本土故事失去信心。本土故事总是比不过外来故事,原因在此。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美好的东西人人喜爱,科学版本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本土民间故事,因为过分强调其社会学价值而忽略审美价值,是一个普遍现象。少数学者研究所需,与普通读者的休闲阅读,是有很大差异的。为了所谓的“原汁原味”,塑造一些粗糙、简陋的形象,很不明智。比如民间故事的语言,科学版本的民间故事大都保留了作为田野调查成果的最初样貌,存在大量方言土语,过分口语化的语言形态、遥远陌生的生活场景和地名人名,让现代生活中的人们难以接受。

  民间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始终保持“活态”的存在。民间故事一旦被记录为文字,就成了“遗产”,其时代性、群体性、立体性被瞬间定格,成了固态的研究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遗产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难以理解,“因僵化、过时而被淘汰”的命运不可避免。

  传承传统的本土故事,要考虑当下的需求,在大众传播的层面,要优先考虑民间故事的文学版本,要在传统故事中注入时代精神。

  (作者单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7月24日 09:1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阳]《中国创世神话》再版跋
下一条: ·[钟敬文]教师节感言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