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田野║ 朝向民众生活研究:陈巴尔虎旗调研侧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田野调查之一
  作者:张帆   摄影/图:马千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6 | 点击数:4451
 

       7月19日,暑校的教员和学员们来到呼伦贝尔地区的陈巴尔虎旗,开始了第一次田野调查。田野工作需要透过民俗看观念、察心理。巴尔虎的人民是如何看待动物、植物或是自然的?这里有动物与人类的联结吗?生命、精神、信仰和仪式是否又表达着巴尔虎蒙古人长久以来对于草原与自然的情感?这些都是我们想要了解的问题。正如英国人类学家马雷特(R.R.Marett)所说,“我们猎寻民俗的实践远远不只是编辑各种令人好奇的趣闻轶事,它意味着对民众生活的研究,意味着通过友好的交谈得以洞察他们的心灵和品性。”

 
  一、索海固图勒
 
  “索海固图勒”在2009年被评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此次田野工作的主要调研项目之一。“索海”是指用整块皮做靴底和靴腰的软靴子,也就是鞋套。“固图勒”就是靴子的意思。“索海固图勒”以牛皮、山羊皮为主要材料,加上绿色和黑色的大绒,运用各种颜色的绸子线、绸缎交错,再镶之以各种云头的传统民族特色的装饰图案。索海固图勒的制作过程颇具特色。首先,人们将整张生牛皮埋入土中进行发酵,大约7天左右将其取出,然后使用传统的木制工具进行揉皮。揉皮的工序需要两人参与。主人告诉我们,若是夫妻两人共同揉皮,他们常常把小孩放在横架上,边唱歌边劳动,在碧草蓝天下,颇有一种红尘相伴的浪漫意境。揉皮结束之后,会给牛皮上一层豆油,其目的是为了软化皮质。这种“揉皮-上油”的过程会反复进行多次,以保证皮靴的质量,使其更为耐穿耐用。
 
 
取出埋藏的生牛皮
 
 
揉牛皮使其软化
 
  
揉皮结束后给牛皮上油
 
       第二个步骤是熏羊皮。较之牛皮,羊皮的材质较为柔软舒适,更适合用来做靴子的内里。据我们此次观察,妇女们会在地上挖一个坑,放入煤炭、马粪和松果。将其点燃之后,妇女们将几块羊皮摊放在火坑上的圆锥型铁架上,外面再裹上毛毯以保证其密封性。之所以选用松果,一方面是为了去除羊皮本身的味道,一方面也是为了上色。此外,被松果熏过的羊皮具有驱虫功能,放置多年也不易腐坏。大概半小时之后,生皮就被熏成了熟皮。这样,索海固图勒主要材料的制作步骤也就初步完成了。之后就是色彩、图案等的加工处理。这样的手工制靴过程让我们看到了蒙古人的智慧与勤劳,展现了在茫茫草原中人与自然的默契与和谐。
 
 
熏牛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闭幕║ 学术讲座与田野实践并行:探索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的发展路径
下一条: ·田野║ 从民俗生活实践走近地方文化:布里亚特蒙古族传统文化考察记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