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讲座║ 萨克斯夫妇:美国腹心地带的民歌提琴表演:一个美国乡村社区的传统与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七
  作者:张帆   摄影/图:马千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06 | 点击数:3640
 

时间:2017年7月22日下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美国凯尼恩学院(Kenyon College)霍华德•萨克斯(Howard L. Sacks)和朱蒂•萨克斯 (Judith Rose Sacks)教授
主持点评人:罗仪德(Timothy Lloyd)教授
玛吉·霍尔茨伯格(Maggie Holtzberg)教授受邀进行了小提琴现场表演
记录:张帆


  提琴乐(fiddle music)作为一种传统的社区音乐,主要集中在美国中西部的家庭农场和小城镇所构成的乡村场所,其主要的曲调结构被称为“士兵的喜悦”(Soldiers Joy),有A,B和AABB三种。这三种结构的重复演奏组成了旋律优美的小提琴曲。 

  四位提琴手的经历可以展现出提琴乐的源起、发展、变迁与传承。他们分别是:1)丹尼尔•艾美特 DANIEL DE CATOREMMETT(1813-1904);2)斯诺登一家 SNOWD EN FAMILY(1850-1920);3)约翰•勃兹尔 JOHN BALTZELL(1860-1950)和4)肯尼•赛德尔 KENNY SIDLE(1935-)。
 
 
 霍华德•萨克斯(HowardL.Sacks)和朱蒂•萨克斯(JudithRoseSacks)教授
 
 一、丹尼尔•艾美特
 
  传统的提琴乐是师徒制(master-apprentice)的学习方式,艾美特是著名提琴手辛普金斯(Simpkins)的徒弟。与大多数音乐家不同,艾美特选择远离家乡去追求职业音乐生涯的发展。他受到旅行音乐家的启发,在1840年代创建了一种流行的娱乐形式,即“吟游演出”(minstrelshow),。这是一种由白人艺术家扮演黑人来进行表演的娱乐形式。此外,艾美特的音乐对于所在社区的婚礼有着重要的意义,社区中的人们都认为邀请他为婚礼进行演奏是一件幸运的事情,甚至有的新婚夫妇会选择在艾美特有空的时候才举办婚礼。书籍《VirginiaMinstrels》(《弗吉尼亚的吟游者》)记录了这些事情。提琴乐在婚礼中主要用来为人们的舞蹈扮奏,因此十分重要。事实上,虽然艾美特的演奏不曾有过录音,但他的徒弟约翰•勃兹尔(JohnBaltzell)却有录音保存了下来。同时,从SimpkinsJig和GenuineNegroJig的《MUSICNOTEBOOK》(《音乐笔记》)以及SeeleySimpkins和ThomasSnowden的《PLATMAP》(《高原地图》)两本书中也可以了解到他的一些音乐历程。
 
  二、斯诺登一家
 
  1850年代至1920年代中期,斯诺登家庭创建了跨肤色的音乐生活。他们也是美国民间音乐史上演奏时间最长的非洲裔音乐家。为了更好地进行练习和表演,斯诺登一家将自己的家打造成了表演的舞台。他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以供创作,包括观众向他们索取歌曲的信件(或他们写的歌),以及提琴(或其他乐器)演奏的教程。此外,斯诺登姐妹索菲亚(Sophia)和安妮(Annie)也是提琴手。在这个地方,女性传统艺术家很少在公共场合演奏,尤其是非洲裔美国女性更为少见。因此,斯诺登姐妹与乐队队长即母亲艾伦(Ellen)在美国民间音乐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另外,斯诺登一家会从报纸和印刷的传单上搜集歌曲。这些歌曲在1850年代中期变成了畅销的流行音乐。作为美国最著名的非洲裔民间音乐家,他们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当年轻的非洲裔美国人乐队Carolina ChocolateDrops(卡罗莱纳巧克力滴)的唱片Genuine Negro Jig(纯正黑人吉格舞曲)获得格莱美奖时,他们就提到此唱片的灵感来源于托马斯•斯诺登(ThomasSnowden)的音乐。
 
  三、约翰•勃兹尔
 
  在勃兹尔小时候,他在弗农山庄见到了大师级提琴家艾美特,艾美特当时已经退休回乡,他们便一起在勃兹尔家里练习、演奏。时代的发展将勃兹尔打造成了重要的美国本土提琴家。20世纪初,收音机的流行对唱片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促使唱片公司去培养乡村的听众,同时还举办了一些提琴比赛。提琴家们得以在收音机上广播并发行唱片。勃兹尔就获得了俄亥俄、印第安纳和肯塔基提琴比赛的冠军。在美国甚至还进行了关于谁是全国最好的提琴家的全国性辩论(参见RadioDigest(1926)《收音机文摘》)。生于技术发达的时代,勃兹尔比老师艾美特更幸运,他的荣誉使得他有机会录制唱片,可以将其音乐流传下来。在勃兹尔的一生当中,他四次来到纽约,总共录制了32张唱片。
 
  四、肯尼•赛德尔
 
  肯尼出生于俄亥俄中心区乡村的一个音乐家庭,6岁就开始在家族乐队中演奏提琴,是一个享有国内及国际声望的提琴家。此外,他还选择保持区域性演奏者的身份。肯尼有着独特且广阔的曲目清单,清单覆盖的曲目从十九世纪末直至当今。肯尼是一个稀有区域性曲调的收集者和新曲调的创作者,还是一个乐于向年轻一代传授提琴艺术的提琴大师的完美代表。因为这些造诣,他在1988年被授予美国国家遗产奖(National Heritage Awards)。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肯尼会优先考虑遵从某些严格的行为指导方针。他也听说了一些关于巡回音乐家生活的故事:有些人的婚姻被毁,有些人酗酒。另外,他认为虽然有些人成功了,但他们的职业生涯支离破碎,最终却也一无所有。因此,对于肯尼他来说,无论是作为一个个人还是一个提琴家,只有家才能让他植根于此并保持满足。在某种程度上,肯尼通过包括收音机和唱片在内的媒体发展了他的音乐风格。他是德克萨斯风格提琴的爱好者,这一风格有时也被称为“比赛风格”:曲调优美,具有高度装饰性,能完成高难度的长击弓。肯尼在比赛中获得过巨大的成功,他曾在纳什维尔大师级锦标赛中获得前十名,也赢得过俄亥俄及其他地区的州级锦标赛。除了让听众们开心之外,肯尼最开心的就是寻找和培养年轻的天才提琴家:他们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自然的天赋,并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去钻研相关的技能。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很多学生都成为了美国国家提琴比赛冠军以及优秀的提琴老师。
 
  四个音乐故事很好地表现出了美国民歌提琴表演200年的历史传统与发展演变。科技发展、流行文化转向和种族政策改变影响下的乡村提琴乐成功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表现出了本土传统的强大活力。此外在美国的很多本地社区,人们依然会去参与舞蹈、提琴竞赛和演奏会。同时,提琴演奏对于定义社区具有象征性的重要意义。
 
 
 
  现场提问及回答精选:
 
  问题一: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BobDylan的歌词是否达到了文学作品的高度?
 
  朱蒂•萨克斯(Judith Rose Sacks)教授的回答:我个人认为Bob Dylan获得这个奖项是实至名归的,如同歌词”Myloveshe's like some raven at my window with a broken wing”对我来说就是最优美的文学语言。因此,他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美国民间音乐的成功,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和思考美国文化,甚至可以说也是一种对于广泛的世界文化的演绎。
 
 
中国民俗学会推荐学员提问
  
     问题二:为什么小提琴在民间音乐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在其他美国社区是否有其他乐器也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朱蒂•萨克斯(Judith Rose Sacks)教授的回答:小提琴是由早期的移民带到美国的,并没有很长的历史。小提琴的乐曲很多来自于美国东海岸地区。乐曲的传播有很多方式,如摇篮曲、庆典和劳作等等。但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最重要的是歌唱,小提琴可以很好地满足歌唱这个功能的需求。小提琴这种乐器即传统又现代,所以它比吉他和班卓琴(Banjo)等更多地受到喜爱。吉他是很晚才进入美国民间音乐的,它是由德国传入的。但当人们提到传统的民间音乐乐器时,通常讲的还源自英美或非洲的传统。
 
  霍华德•萨克斯(Howard L. Sacks)教授的补充:当然,在美国不同的地区情况是不一样的。在美国东南部,当时有很多的非洲裔奴隶,班卓琴则更为流行。如果我们来自那里,可能就会演奏班卓琴而不是提琴了。
 
 
  美国民俗学会推荐学员提问
 
        问题三:教授在所研究的社区中生活了40年,你们是否把自己做为研究的对象之一?与社区的居民之间的关系如此亲密是会促进研究还是对研究有所阻碍?
 
  霍华德•萨克斯(Howard L. Sacks)教授: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关于“局内人”和“局外人”之间的关系与冲突的。当我们参与演奏时,我们是“局内人”,与一般学者的外部视角是不一样的,这有许多好处。例如,当我们阅读斯诺登家庭的一些信件时,我们可以很好地了解那些信件的内容,因为我们与他们在相同的地方演奏过。所以我们比一般的学者更加没有偏见地去对待我们的研究对象。然而,科学研究要讲求客观性,而过多地融入社区就会带来过于主观的危险,因为我们可以得知更多毫无保留的信息。不过,每一个学者都是不一样的。在研究诸如这种社区的民间音乐现象时,我们会去寻问他们一些问题,然而对于他们来说,这其实都只是日常的一些生活琐事,他们也不会去了解外部世界对于提琴乐的影响,他们就只是演奏音乐而已。因此,最好的学者应该一只脚在局内,一只脚在局外(one foot as an insider, one foot as an outsider),这样,做研究才能更加游刃有余,避免两方面带来的局限。
 
  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教授的补充:我想进行两点补充:第一,对一种艺术的田野研究在于对参与者的预期与问询的平衡。例如,做一种民间音乐的研究,研究者就必须要去学习如何演奏某种乐器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合奏,这样才可以学习到一些关于这种音乐的书本上没有的却与传统和文化息息相关的知识。第二,在美国,不同的民俗研究者,主要是学院派与公共民俗学家们的研究取向是不同的。在学术领域,学院派民俗学家们研究全世界不同地方的民俗事象,而公共民俗学家们更多地是研究他们自己所在地的民俗知识,如当地社区、城市、州和区域等。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为政府工作的,政府会要求他们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开设了民俗学的课程,让美国的本土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发展与传播,从而走向国际,与世界其他文化进行交流。
 
  敖其教授表达了自己的感想:两位教授的演讲对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传统。两位教授所讲的是一种社区的乡村音乐,是对提琴乐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世代的传承。实际上,我们现在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社区文化的代表。所以,这个讲座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某一具体的社区文化。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他们执着的研究精神。他们深入社区40年,并且与当居民共同合作演奏。我也非常赞成萨克斯教授所提出的“一只脚在局内,一只脚在局外”的研究理念,比如我们进行中国民歌的研究,也需要去学习民歌的唱法和节律等。事实上,民俗学的研究就是对自我文化更深入的认识。另外,年轻的学者要学会跳出固有的“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仅仅认为自已的文化是最好的,而要对所研究的当地文化有更多更全面的深入了解。最后,我想再次表达对两位教授的敬意和感谢。
 
  霍华德•萨克斯(HowardL.Sacks)教授的回应:非常感谢敖其教授,我也很赞同您的看法。但我想对年轻研究者说,对于那些想要在大学里面工作的年轻学者来说有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他们需要发表很多的论文,而我们所做的研究则花费了很多很多年,所以我认为在同一个领域进行长期的研究与全身心的投入与贡献对于年轻学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外,在民俗学和社会学界,对一个小型社区的研究往往被认为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不具有国家层面上的重要意义。但我认为我们的研究对本土文化的发展是有一定价值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霍华德•萨克斯(Howard L. Sacks)教授的补充: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选了一门美国诗人Thomas StearnsEliot的课程,他是西方传统文化与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将传统与文学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让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与文化。当Dylan获奖的时候,我意识到他在这方面与Elliot是一样的,他的歌词中富含了大量且多元的历史资料,有很多都是传统的民间音乐(Folk Music)。所以在我看来,这也是他获奖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讲座║ 桑山敬已:1945年以来日本乡村的变化与延续
下一条: ·讲座║ 纳日碧力戈:无形的有形困扰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