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17年暑期学校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对外学术交流中美日民俗学暑期学校2017年暑期学校

讲座║ 李松:价值与方法——乡土社会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专题讲座之二
  作者:李广   摄影/图:马千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7-23 | 点击数:3719
 

  时间:2017年7月20日上午
  地点: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
  主讲人: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
  主持点评人:苏日娜教授
  记录:李广


  2017年7月20日上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以价值观为导向,介绍和解读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乡土社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讲座第一部分以村落文化的价值为题,从三个方面对其展开了讨论:人与自然和社会组织,人与社会和价值观念,以及道德伦理层面。李松主任认为,从传统节日中能够认知社区传统。他以《中国节日志》项目为例,进一步阐释了对社区传统的认知。《中国节日志》文本涉及节日综述、志略、调查和图表等内容,规划出版150卷5000万字。由于用于节日研究的时间长,涉及民族多,这本书的编订有较大的难度。在选取节日时,项目侧重于选择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的民族节日。这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了中国民族节日数量多,类型丰富的特点。

  在论及选择这一项目的原因时,李松主任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四个特性,即神圣性、公共性、狂欢性和艺术性。

  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起源于祭祀,但这种性质在逐渐淡化,并且特别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大型节日中,例如春节和端午节等节日的神圣性就在不断的淡化。此外,城市化也加剧了这一淡化的进程。城市化使得这些公共性节日逐渐向私人活动演变,例如小长假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用来过节,节日和假日两个不同概念正在不断融合。

  节日的艺术性在社会生活中则普遍得到加强。随着非遗保护的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化,节日的艺术性更加明显。一方面,我国大量的非遗项目是依托于传统之上的,如果传统节日类非遗中的传统这一基础消失了,那么很多这一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必将遭到严峻挑战。以侗族为例,侗族有三宝:风雨桥、钟鼓楼和大鼓。中国人眼中的“宝”往往具有很强的物质属性,如东北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相反,侗族这三宝却完全是精神层面的,与物质属性基本上没有多大关系。另一方面,侗族民居的建筑文化特点体现为民居本身是共享的,不设防的。事实上,很多民间传统都是以艺术形式表达出来的,比如风雨桥就是以建筑技艺来表达的。这种共享的社会机制一旦难以保存,其它保护工作都将难以进行。总之,任何文化或文明体系如果失去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了解和认知,就失去了创新能力的基础。

  在谈到乡村社会的文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时,李松着重强调了对价值的理解与认识的重要性。如果对价值的了解不够,对价值的认识有偏差,就会误导实践,继而产生“丑陋的中国人公共空间的消失”。实践的开展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在对传统伦理的认知和使用方面,应该注意处理表面化、碎片化和污名化的关系。

  对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李松提出了几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首先要尊重文化,要不断地学习和理解文化的内涵;其次要注重公平发展,实现合谋共赢;第三要以人为本,达到自主内生的目的;最后要激活村落的公共性传统,提升社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奠定文化传承发展的社会基础。


李松主任准备回答提问


中国民俗学会学员做会议记录

  现场提问及回答概况:

  问题1:

  问:“公共空间”与城市化有关,“公共空间”在城市中变得越来越小,在农村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答: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消失是发展的必然,而现代化进程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更大。在市场经济的理念下,我国农村中很多不应该切割的东西被切割了。

  问题2:

  问:《中国节日志》项目在记录的过程中主要集中收录一些典型性的节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第一,留下典籍;第二,节日数据库向大众公开,实行节日公开化和数据公开化,以便于民众进一步了解我国典型节日。

  问题3:

  问:西方节日进入中国后,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这种现象是对中国节日的挑战吗?中国的年轻一代如何面对?

  答:这不是挑战,而是文化交流的过程。文化与交流不是对立,而是一种交融,我们应该更加开放包容。我们要做的是告诉民众节日背后的真正意义,让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在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节日。这种现象同时也提醒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在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化的过程中,是不是传统的公共性的东西被关闭了,因而要追寻和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春节里设置游戏大赛呢?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讲座║ 罗仪德:今昔的美国民俗学研究
下一条: ·讲座║ 川森博司:日本民俗研究中的“乡村”与“都市”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