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学者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出版工程建言献策
  作者: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马竹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24 | 点击数:2363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清俐 通讯员 马竹君)5月19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民俗学会联合主办,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和儒学高等研究院承办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体例研讨会暨“大禹神话与口头传说”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邱运华应邀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湘潭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和部分山东地区文史工作者等30余名学者出席研讨。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体例研讨会开幕式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民协副主席张士闪教授主持。邱运华在致辞中介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在争取政策支持、促进高校联动、深化基层调查等方面努力推动项目实施,力争将30多年来学术界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学术进展体现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编纂过程和学术体例中。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方辉教授介绍了山东大学民俗学学科发展情况。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指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学术研讨会及相关研究工作的进展,对山东民间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着历史性、方向性的推动作用。

  据悉,《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在2017年2月23日起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宣布正式启动编纂工作,具体任务是完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作,在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中国民间文学原创文献,为中华民族文化保留珍贵鲜活的记忆。本次研讨会正是围绕民间文学类型分类、民间文学编纂体例、编纂工作实践经验等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在上世纪80年代“三套集成”的工作成果上再进一步,加强学术体例的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普及性,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建言献策。

  围绕《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学术体例问题,与会学者发表各自意见和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贺学君以中国民间叙事诗的概念划分为中心,强调分类体例的确定应立足于中国本土民间文学的特性,在编纂过程中要推行具有可学习性的民间文学书写模式,针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建议以注音、注释的方式收录民族语言版本。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刘宗迪建议,学界应以大系编纂为契机,既要克服民间文学收集整理中的过度实证主义倾向,也要超越狭隘的学院派视野,尊重民间文学的文学性和采风传统,将大系定位于民间文学的传播和传承,并建议编纂体例打破单纯的地区分卷方式,确立以文类作为第一层架构、以地域作为第二层架构的编纂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晓葵提出,应考虑《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受众分类,面向学者强调其原生态的记录价值,面向大众则可注重其文学性,并建议以编纂索引、分布地图、中国民间文学辞典的方式体现新时代民间文学的学术价值。

  上海大学教授黄景春针对如何协调民间文学本真性与可传播性的问题,建议在各省卷本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出版面向全国读者的精选本,重视对已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的收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则建议,在书写上体现中国本土话语形式,同时应关注民间文学的多元形态,尤其是民间文学在信息化时代伴生的新内涵。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孙正国提议以博物馆的形式活态地呈现出民间文学的多个面相,建议吸收更多青年学者积极参与到编纂工作中去。此外,还有学者针对资料收集、编撰体例等问题提出建议。

  地方文史工作者王全宝、王庆安基于自身丰富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经验,建议从民间文学作品流传地文化生态的整体视角处理所搜集到的资料,在编纂中体现民间故事的魅力。

  “大禹神话与口头传说”学术研讨会由刘德龙主持。顾希佳以大禹传说在《中国民间故事继承·浙江卷》中的文本呈现为例,指出传说始终存在口头与文本反复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文本与口头的互相转换正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特征。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指出在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家园重建中大禹作为文化符号被记忆,其背后折射出经受苦难的羌族对家园的渴望。田兆元以大禹神话在当代的叙事形式,探讨了民俗学与神话学研究的新路径。黄景春强调大禹神话的创世神话特性及其对中华民族文化系统构成的意义。刘宗迪通过对《山海经》的文本细读,指出《山海经》所记述的宇宙秩序背后,隐藏着一个以大禹布土造地为中心的创世神话系统。孙正国以当代江汉平原流传的大禹治水传说为例,分析其背后隐含的水利兴国与纠乱治世的国家文化叙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谭佳由“禹赐玄圭”神话切入,通过梳理新时期以来出土玉珪与先秦文献对“圭”的叙事,提出在中国神话历史与圣人传统的历史叙事中,“物”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思想史意义。漆凌云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国家意识、地域文化、商业需要、文化传承等因素为当前研究大禹传说提供了新的视域。《长江大学学报》编辑强琛表示要以《长江大学学报》神话学专栏为园地,为推动大禹传说研究助力。华东理工大学学者刘捷提出大禹传说在地域传播的扩大过程蕴含着华夏之别、内外之辨的分界观念。张宝辉、王全宝、李胜华等来自地方的民间文学搜集者、研究者则分别介绍了大禹传说在山东地方上的流传概况。

  “大禹传说与口头传说”学术研讨会以中国古代神话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大禹传说为中心,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口头传说的内涵、特性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师生在近期进行的田野考察中发现,山东省内存在大量与大禹治水传说相关的名胜遗迹和民间传说,他们将结合民间文学大系工程,对当地乃至全国的大禹神话与传说展开更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年5月23日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长岗龙母文化研讨会在井陉县举行
下一条: ·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
·[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胡南]回到人的立场·[符腾]浅论《搜神记》民间文学的小说编成之我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