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董晓萍]钟敬文建设中国民俗学派的背景与趋势
  作者:董晓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4-16 | 点击数:7253
 

  [摘要]: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派的创建者。“中国民俗学派”的概念不是空的,而是在中国历史文明的大框架内进行优秀民众文化建设,从文化学研究民俗学的。此外,在20 世纪我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进程中,还要解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与民俗学的互构问题,以正确地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文化学与民俗学的关系,这也正是今天全球化下多元文化格局竞相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钟敬文;中国民俗学派;文化学;民俗学;跨文化学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志码:A


  钟敬文先生在晚年力作《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中正式提出“中国民俗学派”的概念,并很快得到国内高校和中国民俗学会的认同,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对这种少见的默契,我们通常叫作“水到渠成”。之所以有这种社会效果,我想有几个原因:一是民俗学虽然来自西方,但钟先生做的是中国学问。他的民俗学研究、教育事业和社会活动几乎贯穿了20 世纪,与其他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学者相比,他的投入时间最长、信念坚定不移、学术成就卓著。外国同仁很早就称他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他一听了之,但在我国的确没有第二人能比,将他的名字与“中国民俗学派”连在一起没有争议。第二,这在跨文化的视野下提出的概念,面对当时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不可逆转之势,能体现出他对中国优秀民俗文化健康发展的深刻文化自信。

  什么是“中国民俗学派”?钟先生本人已作了界定:

  所谓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指的是中国的民俗学研究要从本民族文化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符合民族民俗文化特点的学科理论与方法论的建设。

  现在的中国民俗学,在世界范围内来讲,也是一种中国学派,外国人也就这样看我们。但在过去,从学术意识上来说,我们没有自觉地认识这个问题。在文字上,我们也从来没有提出过我们要建立中国学派,或者不曾明确地说过,我们是中国学派。

  中国的民俗学与外国理论能不能接轨?对这个问题,要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来认真加以考虑。大体上说,中外民俗文化交流,对双方都是好事,彼此也越来越欢迎,但说到不同文化的接轨,就要考虑接轨的对象。因为,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以及对她的学术研究,要跟外国的理论接轨,这比起一般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对外接轨,是肯定有其特定的地方的。就民俗学本身而言,可能有些方面想去接轨,但是有的时候就不一定接得很好;可能你想接轨,在他们看来,还不够,搭不上。也可能他想接轨,但在我们看来,又说不定点子上。这种差异,是由各自的人民生活、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思维习惯和学术发展史的不同所造成的。所以,中国民俗学要发展,从原则上说,还是要走自己的路。

  全球化也好,现代化也好,不是把我们自己给化掉,是应该根据我们的需要,去吸收分类文化中的先进的东西,来壮大我们自己。如果反过来,把自己的精华给化为乌有,那就成了悲剧。

  我谈到钟先生有跨文化的视野,可以回看他在此书中与海外汉学界和国内同仁的一段谈话:

  中国这个古国,民俗资料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既有为中国所特有的,也有为世界人民所共有的。研究这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中国学者的责任与权利,同时也是各国汉学家的责任与权利。近年来这方面的学界情形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孔子死了两三千年了,但他的《论语》在世界文化人的眼里的地位是何等之高,这是大家知道的。前面我说过,文化这东西,不能用很浅薄的眼光去评价它,一定要看到它的深层。

  作为中国民俗学者,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们的研究,不仅是为民族的,也是为世界的。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大清楚,那就难怪别人说外行话了。对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深思。

  《建立中国民俗学派》一书出版不久,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季羡林、金开诚、王宁、童庆炳、程正民、张恩和、何九盈、程毅中、赵诚、连树声、陶立璠、程蔷和周星等数位国内著名学者与会,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后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谢维和教授主持会议。与会专家讨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的民族基础、现代条件、社会意义、国际水准及其在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中的功能等,对钟先生建设“中国民俗学派”的历史担当和前瞻思考给予了高度评价。限于篇幅,以下摘引季羡林和金开诚两位学者的谈话,他们一个从事外国文化研究,一个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从内外观的角度,指出钟先生建设“中国民俗学派”在世界环境中的文化地位和学术价值。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潘鲁生:填补空白,加强“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
下一条: ·[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钟进文]向一生追求进步的人民的学者致敬 ——我和钟敬文先生的几个小故事
·[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萧放]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杨利慧]钟敬文“民俗学是现代学”思想与中国民俗学“朝向当下”的转向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
·[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
·[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第38期敬文沙龙在京成功举办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钟敬文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钟敬文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即将召开·[户晓辉]民俗学如何成为一门现代学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