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郑土有:春节是一种民俗的教化场
  作者:郑土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29 | 点击数:5248
 

  春节是一个民俗教化场,在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中,通过传统的仪式活动,让参与其中的个体受到传统的熏陶、接受无言的教育,纠正一些错误的行为观念,消解一些平时积累的矛盾,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前行的步伐,哪怕是为了一张火车票排上几天几夜的长队,哪怕是多花数倍的钱从票贩子那里购买高价票,哪怕是在拥挤的火车车厢里站十几个小时,哪怕是顶风冒雪骑行上千里……尤其是那些进城务工人员,平时为了赚钱加班加点,为了存钱省吃俭用,但在这个时候再多的钱也肯花。是什么神奇的动力促使人们这样做?答案只有一个:亲缘民俗。

  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一个酬神、谢神、祈神的节日。在农耕社会中,在辞旧迎新之际,感谢神灵一年来的护佑,祈祷来年的丰收,是每个家族的大事,必须要求全体人员到场,以示虔诚,于是逐渐形成了春节期间全家团聚的习俗。而在宗法家族制的社会结构框架下,又赋予团聚以更多的内涵,通过祭祖、团圆饭、守岁、拜年、走亲戚等强化血缘亲情关系。尤其是除夕晚的团圆饭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参加(民间传统,实在不能赶到的成员,也要为他放置一副碗筷),其乐融融地围坐一桌,享受一顿辞旧迎新的团圆饭。

  这是两千多年来形成的习俗,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已成为一种集体记忆深入到了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今天虽然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为了农事而酬神、祈神的目的已经淡化,但春节团聚所具有的巩固亲情、联络感情的功能仍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在亲缘民俗的作用下,春节成为了人们期盼家庭团聚的日子。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生于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春节氛围逐渐淡化,许多仪式活动消失,人们不断发出“年”味越来越淡的感叹。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危险性,我国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春节列入了保护行列。这些年来,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对春节的重视,许多仪式活动得到恢复,“年味”一年比一年浓了,也就更加吸引人们返乡过年的愿望。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存智慧的结晶,“过节”是民众的自发自觉行为。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建良好社会风气的今天,如此好的传统民俗文化,我们何不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其正能量的作用。当我们面对汹涌而至的春运大潮时,应该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回家,而且非得要赶在年前回家?他们回家又做了些什么?政府管理部门年年呼吁人们错峰出行,最好留在工作地过年,这些呼吁为什么发挥不了作用?事实上,春节返乡、亲友相聚,从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建设和谐社会、培养人们良好道德观的一种民俗行为,是亲缘民俗在自然状态下发生潜移默化作用的生动展现。

  中国是一个“家一国”同构的社会,“家”是一个人人生的起始点,亲缘关系是人生网络的核心,家人的言传身教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取向。早在两千多年前《论语·学而》中就说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能够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人,是很少会冒犯上级长辈的;那些不会冒犯上级、长辈的人,从来就没有会造反的。《孝经》中也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均始于“孝”,试想一个在家都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人,到社会上怎么可能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怎么可能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而做不到这些,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会有良好的道德水准、符合规范的价值观?社会是由一个一个个体组成的,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由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组成的。

  春节是一个民俗教化场,在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中,通过传统的仪式活动,让参与其中的个体受到传统的熏陶、接受无言的教育,纠正一些错误的行为观念,消解一些平时积累的矛盾,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缘是春节团聚的核心,但又不局限于此。从除夕夜的家庭团圆饭、守岁,到正月初一开始的亲戚朋友互相拜年,再到元宵节前后的各种社区活动,人际交流的圈子逐渐扩大,其功能也从倡导亲人间的孝亲慈爱,扩展到提倡邻里和睦、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坦诚相待。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过年”是民众的自发行为。党中央倡导用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民众乐于接受的传统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春节无疑是最好的时机之一。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千万不能因为工作上的难度而禁止这个、不许那个,这是一种“懒政”行为。

  文章原载社会科学报第1452期第6版,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春节:民俗的教化场》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知识】岁首说“元”
下一条: ·新春话鸡 | 你知道吗?老祖宗曾把鸡当宠物养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9期活动预告(2024年1月6日上午9:00)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民俗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