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刘魁立]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作者:刘魁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28 | 点击数:5345
 

  编者短评: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申请书的单位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民俗学会和若干地方社区。二十四节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规律,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到了秦汉年间,完全确立。讲座以二十四节气为话题展开了中国人对时间制度的讨论,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对中国人的农耕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刘魁立老师一直致力于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工作,他介绍了中国人的时间制度的产生及发展,阐释了二十四节气在时间制度中的特殊性,并全面梳理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讲座趣味生动,在掌握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令人骄傲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刘魁立

  

二十四节气图

 

 刘魁立部分民俗著作

  简介:刘魁立,民间文学、民俗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中日韩)荣誉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俄罗斯科学院《传统文化》杂志编委。主要从事中国民俗学及民间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欧洲民俗学的研究。出版专著:《刘魁立民俗学论集》、《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等。


  中国人的时间制度

  每个人和整个人类社会,都始终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当中。空间是固定的、具体的,而时间则需要通过某种办法加以测定和标识。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的参照物最初是自己感知到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的变化。什么时间月圆了、月缺了;什么时间天长了、天短了;什么时间冰化了、河开了、风来了、雨来了;什么时候气候转暖,冬蛰的昆虫苏醒了,大地可以耕种、种子可以发芽、庄稼可以生长了;什么时候候鸟飞来了、飞走了……这些气候和物候的变化,就被我们的先人用来作为早期测定时间的依据。

  时间是世间一切物质存在的重要方式,时间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人们为了要更准确地衡量时间、计算时间、记录时间,就要进一步选择具有普适性、恒久性和周期循环性的参照物。于是,太阳、月亮、谷物的成熟期等等,就成为了优选的参照系。人类很早就学会观察日月星辰,用以测量时间。大约在纪元前五千年,人们利用指时杆观察日影。纪元前11世纪,已经有了关于日晷和漏壶的记载。详细记录时间的钟表的发明,大约已经是13世纪下半叶的事情了。

  协调和规范各民族或国家群体内部公共时间制度的,是各国实行的特定历法。世界现行的几种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所谓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除阳历之外,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就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加以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我们所称的“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所遵行的夏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历法。

  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清明和冬至等,都是依据过去千百年来通行的阴阳合历而确立的。这种历法在我们的心目里和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正像我们对光华照人的月亮以及太阳倍感亲切和极尽赞颂之情一样(人们把月亮和太阳神格化,编创出大量的神话传说就是最好的说明),对使用了几千年的阴阳合历我们同样有着深深的钟情和依恋。

  为了准确反映一个对从事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同时又准确标志寒暑往来规律的计时办法,人们将一年365天平分为24等分,分别给予一个名称,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等,于是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标识制度。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两分、两至这两个最重要的节气:春分、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刘安著《淮南子》(公元前141年)中,就明确有二十四节气名称的记载了。各个节气(包括节气、中气)都已有明显的“物候”作为标志,即所谓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一节气三候)。

  我们古代的先人发明节气,把自然界的变化、动植物呈现的状态以及我们人体内部功能的状态和变化都反映出来,而且相当准确:雨水,草木萌动;霜降,草木黄落;立秋,凉风至等等。这些都是从人们对自然界的细腻感觉出发而形成的,体现出对于客观规律的准确认知,相当科学。

  以上体现在我们中国人生活中阴历阳历合并使用的时间制度,各有其科学依据、计算方法和历史发展进程。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互不关联、彼此相悖,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错使用、互为补充,形成了协调并用、多元而统一的时间计算体系。这个多元而统一的时间制度就是我们中国人生产生活节律和节日体系的背景。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体系与其他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有些民族的节日体系是以宗教人物或某些社会名人的纪念日作为核心而制定(当然在设置这些宗教节日时,有时也不得不考虑要“挂靠”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传统),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则主要是以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

  比如,我们中国人和月亮有着特别亲密的情感关系,我们的一些节日和地球视角月亮的圆缺有关,这在西方文化中是很少见的。上元、仲秋、除夕乃至人日、七月七、腊八、腊月二十三,我们都会联系到月亮的状态。中国人对月亮的这种特殊的情感,是把月球这个天体看成与人间世界雷同的一个所在。那里有巍峨的建筑——广寒宫,那里有神圣的植物———砍不倒的桂树,那里有可爱的动物———捣药的白兔,那里有从人间飞到天上、升格为神的嫦娥、吴刚,那里是人间的缩影,人间的美化。对于月亮这样一个天体,我们一往情深,月亮成为我们象征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我们依据这一象征,纪念和庆祝着一系列重要节日,月望的元宵节、中秋节,月半弦的七夕和腊月廿三,月朔的除夕和大年初一,等等。我们的这一节日体系,已经化为我们民族文化灵魂的一部分,也成为我们民俗传统根基的一部分。“每逢佳节倍思亲”,不思亲,没有亲,六亲不认,无朋无友,不爱社群,不爱家乡,民族将何在?国家将何在?民族性,是节日的本质品格之一。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政协网2016-12-12
【本文责编:敏之】

上一条: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我们重新理解传统文化的契机
下一条: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光阴的习俗与故事(1)
   相关链接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
·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
·[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梁珊珊 祝鹏程]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
·[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龙晓添]秋向此时分:丰收的节气与节日
·[袁瑾]二十四节气:天人共生的中华时令智慧·[邵凤丽]天时与人伦的融通:二十四节气中的祖先祭祀礼仪
·[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余仁洪 主编:《中国立春文化与二十四节气研究文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