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寒露
——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作者:记者 如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0-08 | 点击数:1906
 

黄卓绘

  俗语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节后,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集天地之精气的露珠,冷寒而将欲凝结,放出微微的寒光。

  如果说白露是诗意的,那么寒露就是美丽的。在二十四节气中,“寒露”二字最是冰清玉洁。寒露之后,雨季的喧嚣归于宁静,烈日的火热归于萧瑟,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此时,“九九”登高的豪情壮迈已经落下帷幕,中秋团圆的热情洋溢已经成为回忆,“十一”庆典的激情澎湃已经归于平静,日子重新回到常规的轨道上,一如既往平平淡淡,犹如素描一般。

  秋风起,秋意凉。落叶纷纷下,满地尘飞扬。此情此景,似乎是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个思乡、怀人、伤别、叹时的特殊时节。

  【物候】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最后一批也迁往南方;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而海边却突然出现很多壳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的蛤蜊,古人不解,以为是雀入大水变成了蛤蜊;当此时节,菊花遍地开放。

  【民俗】

  收夏:继“白露身不露”之后,又到了“寒露脚不露”的时节。与白露相比,寒露的“寒”字表明凉气更甚。古人把“露”作为天气转凉的表征。每逢寒露,百姓人家便忙着把家中所有的凉鞋洗洗刷刷收起来,因为防寒从脚部开始。另有谚语云“吃了寒露饭,少见单衣汉”。夏天的短袖也可以洗净收纳,来年再穿。

  吃螃蟹:老南京人每年寒露节气都会买螃蟹蒸着吃。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等农历十月以后,最好吃的则是公蟹。

  登高:寒露时节,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很多地区在此时有登高的习俗,比如北京,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禁忌】

  对于农民来说,寒露时最忌刮风。有谚语云:“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寒露刮风,地里庄稼会遭殃。

  有些地区寒露时忌霜降,“寒露有霜,晚谷受伤。”霜会冻伤晚秋收割的稻谷。

  【赏鉴】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戴察(唐)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养生】

  养阴防燥: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从中医角度上说,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期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所以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要避免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耗散精气津液。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此外还应重视涂擦护肤霜等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润肺益胃:在饮食上还应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牛奶、百合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

  早卧早起:每到气候变冷,患脑血栓的病人就会增加,分析原因和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减慢,易于形成血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建议大家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原载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10月9日第7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二十四节气:秋分
下一条: ·二十四节气:白露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