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二十四节气

首页民俗学专题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立夏
——大自然的成人礼
  作者:记者 王学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5-06 | 点击数:1845
 

黄卓 绘

  今日立夏。

  姹紫嫣红、花谢花飞的春天还没准备好转身离去,热情奔放的夏天,便迫不及待地随着这个叫“立夏”的节气,从遥远的地方匆匆赶来。如果将一年四季比喻为大自然一生的四个阶段,那么立夏绝对是一场大自然的青春仪式。从此以后,大自然从稚嫩、青涩、温和的儿童阶段,步入成熟、热烈、奔放的青年时期。

  立夏,作为入夏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夏天的开始。古人认为,“立,始建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假大”指的是植物拔节长大,进入快速生长期。

  【物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立夏时节首先可以听到拉拉蛄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可以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其实,造物主给立夏还有一个更为明显的标志:青蛙开始鸣叫。此时进入夜晚,蛙声此起彼伏。

  【民俗】

  饯春: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明媚春光过去了,不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吴藕汀的《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尝新: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江苏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江苏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鲫、卤虾、樱桃肉、梅子、笋、豌豆等“九荤十三素”。

  秤人:在我国许多地区,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届时人们会在村口挂起一杆大秤,秤钩悬一个凳子,大家轮流坐在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禁忌】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之说。据说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

  立夏日忌无雨。河南、贵州、云南等地认为立夏日无雨,主旱。俗谚云:“立夏无雨,锥头无米。”

  立夏日忌不称体重。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夏天就不怕热,不会消瘦了。否则,夏季要畏夏怕热、吃不好饭、消瘦甚至有病灾。

  【赏鉴】

  山亭夏日

  高骈(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小池

  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养生】

  适当午睡:立夏时节,天气逐渐炎热,但早晚仍比较凉,因而早晚要适当添衣。进入立夏后,昼渐长夜渐短,此时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戒怒戒躁: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心情舒畅,安闲自乐。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增酸减苦: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食物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山楂、杨梅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

(本文刊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5月6日第8版)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二十四节气:谷雨
下一条: ·国画二十四节气
   相关链接
·[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雷伟平]民俗叙事:岁时节令习俗中避瘟叙事及其价值研究·[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
·[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
·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
·[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张勃]顺天应时: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精神
·[梁珊珊 祝鹏程]从田园到城镇:二十四节气之于当代的意义·[杨秀]人间四月天之立夏
·[龙晓添]秋向此时分:丰收的节气与节日·[袁瑾]二十四节气:天人共生的中华时令智慧
·[邵凤丽]天时与人伦的融通:二十四节气中的祖先祭祀礼仪·[王加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功用与当代价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