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张洪友]探险崇玉古国——评叶舒宪《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
  作者:张洪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28 | 点击数:2152
 

 

  作者: 叶舒宪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5-7

  页数: 652

  定价: 13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明起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

  ISBN: 9787509767511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厚重不仅仅在于其长达七十万字的篇幅,更在于其所探讨的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二十一世纪初国家所启动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考古学为主,综合了多种学科,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然而,该工程却缺少神话学方面的知识参与。因此,本书的目的是从比较神话学的视角出发,给予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的文化寻根带来某种新认识。

  由于历史的变迁,四千年前的古代世界对于今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而文明探源的过程,就相当于在奇特的神秘世界中探险。著者叶舒宪先生从人类学家那里找到探险此神秘世界的有效途径。人类学家吉尔茨在《文化的阐释》中通过分析巴厘岛的斗鸡以呈现该岛文化的独特性。而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期,曾有一个崇拜“疯狂的石头”的漫长时代。

  玉石如何被神圣化?在某种物质被神圣化的背后,与华夏国家的形成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汉字“国”写作四方城中守着玉?叶舒宪此前编的另一本书给出了答案:玉成中国。

  本书中首先提出“玉教”这一概念。显然,玉教不能用一般的宗教观来理解,而著者只是为了凸显先于华夏文明而出现的玉石崇拜信仰具有与一般宗教同等的精神力量。因为玉的神话对国族情感的凝聚以及文明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力。书中用大量案例来证明这一观点。“疯狂的石头”不仅仅促成中华文明的诞生,并一直伴随着文明演变的过程。在史前墓葬以及城邦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玉器;秦国统一天下时专用玉玺为王权象征。文学想象中有琼楼玉宇所建构的天国神话、女娲利用五彩石“玉”补天的说法,文学名著《石头记》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在当代,玉成为建构中国形象和书写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元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成凸显中国特色的金镶玉奖牌,而近期美国电影《功夫熊猫3》中大量使用玉器,将其打造成组成中国故事的独特元素。因此,叶舒宪对玉的研究,是藉此深入挖掘古人的文化世界。

  研究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东亚社会,大量考古实物(包含大量玉器)和图像成为进入古人精神世界的入口。在这种背景下,一味照搬西方学科体系是行不通的,因此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就决定了必须综合利用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并且,叶舒宪针对文化的独特性而重新区分“大小传统”,将汉字以前的文化视为大传统,并在阐释考古实物的时候,创造性地应用多重证据法。

  此类比较神话学的研究,总会使人想起以美国著名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为原形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在该影片中,主人公利用其神话学的知识,破解各类离奇案件的谜团。不过,在早已失落的古老文化世界中探险,这不是娱乐,而是严肃的科学研究。在这里,侦探只是一种隐喻。本书综合运用多重证据,通过进入先民的思想世界,力图破解一宗宗迷案,如八千年前的玉玦代表什么?五千年前的玉璧为什么象征天界?外方内圆的玉琮为何伴随文明的到来而被废弃等等。这许多案例的解析,都使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每一种史前玉器都代表着一类神话观念。这时,著者成为解开文明谜团的文化侦探。

  叶舒宪一直用热情甚至生命做研究和写作。与座椅上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不同,叶舒宪是行走在书斋与田野之间的学者。学术研究没有电影中浪漫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经历,不过,学术探险却充满着艰辛和危险。书中所使用的大量插图都是叶舒宪亲自在博物馆和考古现场实地拍摄。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看看本书结语中所列出的长长的著者近几年所考察的博物馆名单,看了就会明白著者为此书付出了多少努力。

  不过,这份名单仅仅是叶舒宪考查调研所到之地的冰山一角。对学术的热爱,寻找失落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故土的渴望,成为支撑其学术研究的全部意义。叶舒宪近几年屡次西下调研,甚至曾经在暑期横穿大沙漠。高校老师能够自主的时间只有寒暑假,但是,在这两个时间段,他所要去调研的地方,却是该地方一年最冷或最热的季节。在此种恶劣的外在环境中展开调研,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读者也就可以体会如此厚重的一本书背后的探险过程是何等艰辛。虽然书中的观点未必所有人都认可,但是,著者对中华文明以及学术研究所怀有的那份虔敬,令人肃然起敬。

  文章来源:《文汇读书周报》微信公众号2016年8月24日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邱运华]民间文学的时代意义
下一条: ·[干春松]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不是夫妻,那她的配偶到底是谁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