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乔宗玉]《孟姜女传奇》:澧州大鼓动京城
  作者:乔宗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8-20 | 点击数:2825
 

        常德汉剧高腔,对于京城的观众来说,算得上难得一见。此次,随着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厅举办的“湘戏晋京”活动,常德汉剧高腔、新编古装戏《孟姜女传奇》于立秋之后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如同山野清风,扫除北京“桑拿天”的湿热。

        湖北、广东都有汉剧,汉剧属于皮簧腔,所以,它们和京剧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系。常德汉剧与湖北、广东汉剧的不同在于它有其地域色彩浓烈的高腔。在《孟姜女传奇》中,船工号子、扎排号子,就起到了类似帮腔的作用,而那些沅江澧水畔的民歌小调也演变成了动人的唱腔,吟诵着孟姜女这位痴情女子的千古传奇。

  常德汉剧高腔《孟姜女传奇》集结了常德诸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高腔、澧州大鼓、澧水船工号子以及该剧剧情本身——津市嘉山“孟姜女传说”,都是响当当的常德文化名片。剧中的孟姜女,由《左传》中的齐国人,变成了性格活泼的常德妹子。名门小姐孟姜女与丫鬟看龙舟赛时,与夺标的书生范喜良两情相悦。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在长沙看此类题材湘戏时,范喜良偷看孟姜女洗澡,然后喜结良缘,有着迎合市民趣味的“伧俗”情节。常德汉剧高腔把“结缘”雅化了,变成书生翻墙而入,小姐心下欢喜,父母亦未坚持反对,然后拜堂成亲。洞房之夜,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苦等三年,孤身跋涉,在长城脚下找到范喜良遗骸,继而哭塌长城,最终不惧秦始皇淫威,为夫殉情。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逾墙”之爱,一样亦可刻骨铭心。当剧中的“风、雨、雷、电”四神喋喋不休讨论婚姻爱情问题时,孟姜女踏上了寻夫之路,“过关”时那段“澧州大鼓”,曲词委婉凄凉,具有浓郁的湘北音韵特色,非常好听,不亚于流行在吴山越水间的江南小调《孟姜女哭长城》之动人抒情。是夜,整场观众都陶醉在这段“澧州大鼓”中,仿佛见到了千百年前那个不畏艰难、风餐露宿、千里寻夫的多情湘女——孟姜女。故而,但凡是扎根民间的,但凡是接地气的东西,永远牵动着老百姓的心,震颤着他们的灵魂深处。

  如果说《孟姜女传奇》有何不足的话,应该是剧情的前面部分。龙舟赛固然有澧水民俗的成分,但男女主人公见面依旧是过去“才子佳人”的套路,借用《红楼梦》中贾母的话说:“这小姐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话虽尖刻,但确是这个理儿。如果没有坚实的爱情基础,如果不是范喜良身上特别的闪光点,孟姜女又怎会尚未圆房、只是空房三年,就思念成疾、痛苦不堪呢?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千百年来,多少孟姜女哭断肝肠,未能见到自己的良人。“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帝王为了千秋大业,开疆辟土、巩固江山之际,也应该多为底层老百姓想想,不要搞得妻离子散、民怨沸腾。这或许才是孟姜女故事流传至今的意义。

(原文载于《北京日报》2016年8月18日,详见原刊。)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湖南岳阳: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下一条: ·甘肃西和:传统民俗文化带旺旅游带富百姓
   相关链接
·[王生晨]玩儿·会儿·事儿:民间戏曲的展演场域与实践逻辑·[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
·[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
·[袁帅]孟姜女故事研究综述·[常莹莹]民间口头叙事与地方风物互构
·戏曲进景区 经典永流传·[袁学骏]关于河北耿村的孟姜女传说
·[陈红玲 陈信宁]试论江绍原《发须爪》的研究方法·[袁学骏]耿村的孟姜女传说生态
·[黎敏]从《孟姜女》传说的演变看其传承的内在动力·毕兹卡的阳戏
·“郭汉城对中国戏曲的贡献”研讨会召开·[施爱东]孟姜女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
·百年侗戏述说百年故事·京剧演员急需更多平台“炫彩青春”
·[杨金源]民间戏曲作为重建在地社会符号之区域民俗事象研究·[黄昉]孟姜女故事的衍生
·“戏友戏迷在,戏曲不会亡”·山西平遥一老农出版20万字古戏台研究专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