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吉布呷呷]浅析凉山彝族丧葬中的哭丧文化
  作者:吉布呷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5-14 | 点击数:16125
 

  不同的民族在哭丧时表现出不同的音调和格式,具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含义。彝族哭丧的音律非常悲怆,从中流露出几分怨惜。哭丧歌没有固定的格式,都用诗一般的语言称赞死者的一生。对青壮年的哭丧歌听后更让人心碎。哭丧可以算是彝族的一绝,这些唱词充分表现了死者生前的坎坷艰辛,为生育抚养儿女所受的苦累,此举与其是为告慰死者,不如说是为了让后代了解、铭记前辈的恩德,履行孝子的义务。凡是前来吊丧的人都要哭丧,即使与死者素不相识,毫无感情的也要哭。要不然被人觉得你是个无情无义没有礼貌的人。但是只要听得懂彝语的人听到妇女们用悲怆的音调哭唱时,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流泪。现在一些年轻人不会哭唱,自己的亲人死了只有默默流泪。彝族是个苦难的民族,她们唱出的言词精美、曲调凄婉、感染力之强,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有的。天下母亲最伟大,所有民族母亲是最受尊敬的,所有母亲去世时也是儿女们最悲伤的时候,唱词也是最让人感动的。

  凉山彝族在哭唱中对死者的称谓

  凉山彝族在哭丧中的称谓与平时有些不大相同。姨婶姑舅辈全称“阿嫫(axmo)”即“妈妈”,但有些母亲还在的话,哭姨婶时可以在“阿莫”后面加平时的称谓,如“阿莫嫫几、阿莫嫫各、阿莫嫫牛等。在彝族的社会中平时舅舅最受尊敬,除了母亲外舅舅最大,所以死时也更应尊敬他。舅舅哭外孙称“阿莫尼(ax mo ni);姑姑或舅母哭外孙“阿博吉(ax bbo jji )”;儿媳哭公公称“阿莫”(妈妈),如果母亲还在就和平时一样的称呼;叔伯辈称为“阿达(axda)”即“爸爸”但有些父亲还在的话,也和平时一样的称谓;表兄弟姐妹称“里都(hnixddur)”;姐妹哭哥哥和弟弟时称“木惹(muxsse)”;兄弟哭姐妹称“阿里嫫或里扎(ahnixmop/hninrat)”;哥哥哭弟弟和弟媳妇或弟弟哭媳妇妹妹时都称“尼扎(hninrat)”;弟弟哭哥哥和哥哥媳妇或哥哥哭媳妇姐姐时都称“伍扎(vytnrat)”;父母哭自己的子女或侄子侄女时称“阿衣(axyi)”(孩子)、“阿达惹(axdasse)”(儿子)、“阿嫫妞妞(axmonyotnyop)”(女儿);自己的兄弟子女称“阿博吉(axbbojji)”;祖父辈哭孙儿孙女称“阿尔(axly)”、“尔扎(lunzat)”;婆婆哭儿媳妇称“阿博普(axbbopu)或戏扎(xynrat)”,儿媳妇哭婆婆称“阿博(axbbo)”加平时的称谓,如“阿博博几、阿博博各”;在彝族哭丧中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的是:夫妻间、翁媳间、哥哥与弟媳妇间忌哭丧,感情实在很深的只有躲在别处悄悄哭泣,被别人看见会成为笑话。从中也可以看出丧葬中独特的哭丧称谓。

  在凉山彝族哭丧中,有大同小异的哭唱词。根据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哭丧内容也有些区别。

  哭母的哭丧辞

  在彝族人眼中天下母亲最大,所以哭母时的哭唱词也含义最深刻。以下这首哭丧词是王昌富先生在西昌大桥区收集到的《哭母》中的一段哭唱词:

  啊莫哦 ——阿嫫(妈妈)啊——

  可恨的妖魔!

  可恨的鬼怪!

  啊莫哦,妈妈啊,

  您为何走得那么快?

  烤酒未给你喝,

  烤肉没有给您吃,

  您走了以后,

  您的睡处谁来睡,

  您的坐处谁来坐,

  檐下爱的鸡子猪儿谁来喂,

  您的烟斗谁来拿,

  您的锄头镰刀留给锈吃了,

  您撮箕背筐留给雨淋了。

  您的筛子簸箕留给鼠咬了。

  啊莫哦——妈妈啊,

  您倒走了了事了,

  孤儿还小呀,

  拿吃荞粑还咬手,

  拿针缝补还棘手,

  妈妈您知道吗?

  雉鸡妈妈死了后,

  雉鸡孤儿厥草中乱走;

  鹿子妈妈死了后,

  鹿子孤儿山岩中乱跑;

  蜜蜂妈妈(指蜂王)死了后,

  密封孤儿四处飞去了。

  啊莫哦——妈妈呀,

  见到别人喊“妈妈”,

  我也想妈妈,别人父母骂我呢,

  口硬心也恶;

  我的父母骂我呢,

  口硬心去爱。

  他人父母虽漂亮,

  但不可能作我的,

  死而复生兮,

  路边一丛草,

  去而复回兮,

  山问一布谷。

  家中妈妈死去了,

  白天拔草寻找也不见,

  夜晚点火寻找也不见。

  啊莫哦——妈妈呀,

  火草粑粑您做特别甜,

  补疤衣服您补特别暖,

  回来兮回来兮,

  原您变成林中一知了,

  您叫我能听;

  原您变成深山相思鸟,

  您吟我能听;

  原您变成山间一布谷鸟,

  您叫我能听,

  孤女泪流会配您。

  啊莫哦——妈妈,

  有眼望后人,

  留下以平安;

  有脚往后蹬,

  莫要带人去。

  您的儿女们,

  给您牛羊了,

  给您粮酒了,

  给你衣物了,

  没有不满意的了,

  跟祖擀毡去,

  随母织布去。

  从这首哭丧词可以看出子女们为母亲的一生艰辛和失去母爱的那种悲痛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用彝语唱出来更让人悲伤。同时也用唱词来安慰去世的母亲灵魂,让她安心的离开人世间到祖界去,人间有的都给了她,让她在世幕恩哈幸福的过日子。彝族人都相信灵魂的存在,人死仅仅是灵魂离开肉体而到另一世界去了。死后可以继续在另一个世界生活,所以为死者就如生者一样对待。凉山每个地方的哭唱辞的内容都差不多,只是腔调有所差别。这些都是突然流露出的一种感情,一般平时没有人刻意去教过怎么哭唱。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2016年5月11日 00:00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马福贞]童谣里的文化教养
下一条: ·守住承载乡愁的农村传统景观
   相关链接
·[杨雨秋]从南汇哭丧歌看出嫁女和入赘婿的身份认同困境·[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
·[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
·[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
·[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
·[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
·[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
·[叶宏 李金发]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李容芳]文化秩序与少数民族村落仪式民俗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