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传统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传统

[乔晓光]符号的故事
——人类的生活与美术
  作者:乔晓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1-31 | 点击数:15485
 

 

人创造了符号,在符号中也表现出人的审美情趣,反映出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性和风格。美术作为一种生存情感的文化符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人类文明遗存的历史遗产来看,与人类的行为、语言相比较,美术遗产是一种最真实稳定可靠的文化记忆。

“美术”这个词,原本不存在于生活。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美术”一词来源于日本,那时,这个词的内涵是指所有的艺术,后来才渐渐单指视觉化的造型艺术。做为视觉文化的美术,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即可视为人类最初创造的手工美术品。美术是人类生存中的产物,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本能选择的一种文化方式,就像今天每个儿童对涂鸦的迷恋一样,同样是依赖于美术成长思维的一种本能行为。美术帮助人类捕捉到在大自然中的生存真实,荣格认为美术就是灵魂滋长的照片,卡西尔说,人是创造符号的动物。人创造了符号,在符号中也表现出人的审美情趣,反映出民族文化心理的特性和风格。美术作为一种生存情感的文化符号,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人类文明遗存的历史遗产来看,与人类的行为、语言相比较,美术遗产是一种最真实稳定可靠的文化记忆。近代文明以来,美术已被科学物质化的社会归位于狭小的专业圈子里,普通人已大大地疏远了美术,这确实使当代人的生存心灵中缺失了很多美好的感性享受,也失去了在生活中审美创造的源泉。人类生活中的审美文化信仰,正在被日趋全球化对物质经济生活的追逐所湮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高度物质化时代的生存心灵需要美好故事的时代。而人类的美术符号背后,就隐藏着许多人类间相互沟通、交融、相生相克、互动发展的故事。正像古语说的那样,“性相近,习相远”,人类确实需要超越文化习俗样式的差异,而去相互理解、包容,寻求一个人性和谐、心灵贴近的生存时代。
 
中国乡村生活里的符号世界
 
二十多年前大学毕业时,我还是接受学校的教育观念,认为美术只是存在于博物馆、画廊、以及印刷品的画册刊物上,热爱美术只是极少数人的一种职业。大学毕业后,我分到了河北省一个偏僻的小城,在这里我遇上了当地著名的民间美术——武强木版年画。年画中那造型朴拙有力、色彩纯艳的“门神”;舒展大方、富贵亮丽的“大花瓶”;威风古朴的“镇宅虎”;布满了花花绿绿古装人物的“戏出”……命运使我有幸落户古老的年画之乡,我吃惊在大学的课堂以外,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神奇多彩的艺术世界,生活原本和美术是这样的水乳交融,生活里深藏着另一个不同于教科书的美术天地。从那时起,我热爱上了民间美术,也开始了延续至今二十多年的乡村田野之路。从黄河流域陕北的乡村开始、到长江流域以及西部新疆的乡村;从北非的埃及到欧洲的希腊、法国、西班牙……到北欧的芬兰、奥地利;一路走来,我发现了人类的美术遗产是如此多彩神奇,也发现了中国乡村这片热土上深厚丰硕的艺术新大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会像中国的乡村这样,在生活中蕴藏着如此浩瀚的民间艺术矿藏。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和文化,一方文化又使人和自然亲密和谐的共存着。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沉积的人类艺术符号的基因库,每一个民间符号背后,都记忆着这个民族一段生存情感的故事,中国乡村里的符号世界,就是一部民族心灵成长的活态文化史。是一部人民为生活创造的生存美术史。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一元宗教信仰的民族,人民的生活正是依托着自己创造的民间艺术的审美精神,慰藉着乡村大地上的绵绵生存。
 “我要把这个古老的故事像红烛一样来点亮,让它的光芒射到四方……”(引自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娥并与桑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央美非遗中心公众号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把格萨尔王放到评书里
下一条: · [邵凤丽]家户大神——灶王爷
   相关链接
·[吴晓梅]符号与传统:南北盘江流域布依服饰国家叙事研究·[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王加华]中国古代耕织图的图文关系与意义表达·[吴昉]学理的生发与融合:双重视域中的民间美术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荆淑坤]“博山炉”中国香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
·[张玉]符号消费视野下的唐卡产业发展研究·[王倩 陈东云]瑶族节庆文化符号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孙展航 张雪 左红卫]迁移后的工艺美术再发展路径探究·[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
·[张兆林 李希进]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标准研究探微·[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马晴]从食俗到节庆·[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