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罗杨:呼唤史诗研究的中国学派
  作者:罗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15 | 点击数:2630
 


  史诗,诗化的历史,历史的诗化。史诗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形态,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的丰碑和文化的象征,也是认识和了解一个民族文明进程的百科全书,同时还是一座民族精神标本的博物馆。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从《格萨尔》《玛纳斯》到《江格尔》史诗……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在中国各民族的史诗谱系中,以各少数民族为主要代表的南方史诗,以其世代相承的口头艺术原创力,绵延不绝的生命力,与中国史诗卷本汇聚成一条奔流不息的文化长河,展示出波澜壮阔、千姿百态的恢宏画卷。

  我国南方各民族的史诗承载着各民族祖先和后人对自然的认知,对世界的求索,对人生的理解,是集南方各族人民的历史记忆、经验情感、诗性智慧以及口头艺术文化传统之大成的文化宝典。至今我们仍会发现,在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聚落中,人们依然保持着祖先所遗传的文化基因和创造才华,许多民族史诗依然在生存和生长着,依然以活态的口头传统维系和发展着,依然有着众多的歌手和广泛的听众。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以口头传承的史诗在全球化飓风的冲击下,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史诗的文本正在随风而散,史诗的传承日渐衰亡,史诗的演述业已日渐式微,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抢救、记录、保存和整理的时候,很多地域的史诗传统已濒临人亡歌息的窘境。

  我国的学术界对史诗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不足百年。南方史诗的研究长期以来更为贫乏,且主要受西方史诗理论的影响,尚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史诗研究范式和体系。诚如希腊史诗是希腊人的影子,中国史诗多为民族竞争时代的瑰丽幻想。与西方以希腊为“典型”的史诗研究不同,西方史诗强调“重大事件”和“战争要素”,而我国南方史诗更多的则表现为“文化创造”和“神话色彩”,且其中更多的是神话史诗、创世史诗和迁徙史诗。在南方的民族史诗传统中,以创世史诗为主体,形成了天地、万物、人类、社会、文化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史诗。而在叙事传统的程式中又包容着“创世”“迁徙”“英雄”“神话”等基本主体,且彼此难分畛域。如彝族的《梅葛》《查姆》《阿细的先基》,拉祜族的《牡帕密帕》《盘古盘根》,壮族的《布洛陀》《姆六甲》,瑶族的《密洛陀》《盘古大歌》,苗族的《古歌》《亚鲁王》等,这些创世史诗以民族起源为发展主线,依照历史演变、人类进步的发展程序,通过天地神袛、先祖人物、文化英雄及能工巧匠等形象塑造,演绎出如歌如泣的民族历史大歌,反映了南方各族先民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历史观,向人们展示着古往今来的文明进程和文化变迁。无疑,这些史诗经典之作具有浓郁的历史性,在传递民族历史文化信息的同时,被各族人民视为“根谱”“古根”和“历史”,进而支撑着民族的精神信仰。

  中国史诗与西方史诗分别诞生于两个不同的文明轴心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迥然各异的文化精神,西方史诗理论乃西方学术之范式,重法则以求合诸体;而中国学术的传统乃重事实以汇通之变。为将中国史诗研究彪炳天下,当代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和史诗学者应挣脱“言必称希腊”的桎梏,抛弃中学西范的枷锁,深入挖掘中国史诗的宝藏,在吸收外来史诗理论研究和成果的同时,从中国和世界、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探寻中华民族史诗传承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用中国的母语、本土的方法,不断回应国内外学术界关切的课题,不断推出有客观依据,经得住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原创性的理论和观点,推出具有时代高度、代表国家学术水准的史诗研究的精品成果,在与国际史诗学术界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着力塑造和形成史诗研究的中国学派,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史诗研究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为此,中国民协将站在抢救保护、搜集整理史诗的第一线,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学术界,问计于学术界,不断地为学术界提供一流的学术交流和传播平台,在全面掌握田野资料和繁杂史料及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与学术界共同梳理出一条明晰的中国史诗发展的脉络和主线,找到中国史诗中最精华的核心价值和基因密码。

  历史和时代都在呼唤新的史诗研究。民间文艺的丰富实践不断激发史诗研究的学术创造活力,催生理论创新。马克思曾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尽管构建史诗研究的中国学派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以唯物史观作为指导,坚持理论和方法创新,坚持学派和话语创新,就一定能在不懈的努力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有所成果;就一定能形成有品格、有尊严的当代中国史诗研究学派、创新体系和话语体系,以中华民族史诗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世界史诗研究做出重大贡献。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 罗杨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5年12月11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徐赣丽]《文化遗产在当代中国》导言
下一条: ·冯骥才:绚烂的民间文艺的鲜花在海宁盛开
   相关链接
·[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
·[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
·[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以学术自觉推进中国史诗研究
·[马克·本德尔]中国学派的国际影响: 朝戈金对口头传统研究的贡献·[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
·[高荷红]口头传统·口头范式·口头诗学·朝戈金:创立中国史诗研究新范式
·推动“学科合作” 构建“中国学派”·[吴刚]国际史诗研究学会在中国成立的意义
·国际史诗学者倡议成立“国际史诗研究学会” 推举朝戈金研究员为会长·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2·文学)-2012史诗研究国际峰会在京召开
·弗里:《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朝戈金:创立口头传统研究“中国学派”
·[尹虎彬]口传史诗研究的新趋向·陈中梅:《荷马史诗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