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深刻认识民俗资源的历史内涵与现实价值
——“城镇化进程与农民画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作者:记者 李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12-03 | 点击数:3763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李玉)作为中国最普及、最具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之一,农民画以其纯真质朴的艺术风格、浓郁鲜活的乡土气息、丰富大胆的创作手法,展现了新中国发展进程中最动人的画面与篇章。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民画面临传承机制、市场运作、生存环境等一系列挑战。

  11月2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精神·中国梦——城镇化进程与农民画发展路径”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民俗文化资源不再为中国所独有,民间艺术工作者和民俗学者应有一种紧迫感,需要在关注国际民俗文化发展态势的前提下,通过民俗资源研究,让中国的民间艺术进一步贴近社会生活,深刻认识民俗资源的历史内涵与现实价值,使之成为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统民间艺术现代转化的成功范例

  农民画是新中国成立后产生的独特艺术形式,它描绘了美满的生活,真切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独特审美情趣,彰显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美丽,凝聚了美丽的乡愁情怀。学界一般认为,农民画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基本成熟的独特画种,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土有认为,农民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农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国农村生活变迁记忆的生动直观资料,不仅具有多学科的价值,也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大多数农民画作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仲富兰也认为,进入21世纪,农民画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画乡所在的地方政府出于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需要,纷纷出台扶持农民画产业的相关政策,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许多农民画已被列为省级或市级保护名录,一些著名的农民画画家被评为传承人,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

   基础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和谐呈现

  20世纪80年代,廖开明、吴彤章等先生倡议将农民画改称为“现代民间绘画”,其主要依据是农民画虽然吸收了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但增加了现代元素,有别于传统民间美术,得到了农民画界和美术界的响应。1988年2月9日,文化部首批正式命名了35个农民画成绩突出的市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但这一称谓除了美术界、农民画界并没有推广开来。郑土有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民间是一个很难界定内涵、外延的术语,如果把民间界定为非专业的,现代民间绘画的外延过于宽泛,所有非专业人士的绘画都可以归入,消解了农民画的特性。

  从农民画的发展情况来看,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郑土有认为,一是画家队伍新老交替,新生代画家缺乏老一辈画家深厚的农村生活积淀和传统艺术熏陶,二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画家趋利现象严重,心态浮躁,三是新生代农民画作者追求创新和多样化,但是一定程度上农民画的风格趋于模糊,失去发展方向。

  “农民画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画种,由两部分特征组成,基础风格和地域风格。”郑土有说,在基础风格上,农民画在内容方面的特征是用“民俗生活场”展示,场面通常是多种对象的组合,画面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由于民俗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农民画既可以表现传统农村生活的题材,也可以表现今天农村的生活题材。基础风格还包括“感情色彩”、“交感式构图”和“总括性造型”。同时,农民画基本来源于当地的民间艺术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各地地域特色明显,因此农民画的风格也形成多元化的特性。基础风格与地域风格的和谐呈现,才构成了中国农民画的独特风格,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为“农民画”。

   未来应发展成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

  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的西郊农民画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郊农民画源自新泾镇农村的炉灶画、手绘年画,技法独特,影响深远。它根植于上海民间艺术传统的沃土,题材来源于田园生活、劳动生产和农村民俗风情,充分体现了上海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消逝的乡土、乡情、乡愁。

  仲富兰以上海西郊农民画为例分析其发展前景时表示,农民画的发展,需要整合资源,建立相对集中的文化产业系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近年来,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长宁区政府合作以西郊农民画为立足点,推动文化社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仲富兰认为,如果农民画一直需要政府投入,最终难免有枯竭的一天,农民画也很难成为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西郊农民画应当与新泾镇的会展和节庆活动相结合,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对西郊农民画有全面立体的了解,未来发展需要形成“政府引导、民间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营机制。

  “民俗传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有好的民俗故事,因为很有必要在当地不断挖掘、整理、提炼民俗故事。”仲富兰说,农民画要凸显民俗元素,将民俗再生态转向新生态,寻找本地民间文化记忆,重现或再现传统特色。凸显民俗元素不是一句空话,它应当注重民族化、精致化、个性化等要素,不追求盲目扩张,做出本乡本镇独特的人文个性。此外,还需要向市场开拓,一方面要保护传统、创立品牌,另一方面要开拓创新、跟上时代步伐。文化产品须融入现代情感与现代价值体系,对传统民俗文化形式进行再创与重塑,使传统民俗资源更富有现代艺术的气息与魅力。

  此次会议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局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的80余位专家学家、农民画传承人与会。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11-29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广东举行民俗文化研究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岭南祠堂文化研讨会
下一条: ·当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者
   相关链接
·[吴昉]学理的生发与融合:双重视域中的民间美术·[郑小红 刘敏]文化产业繁荣前提下西南地区民间美术发展的地域因素研究
·[徐金龙]试析荆楚端午节俗的文化内蕴及现实价值·[王新艳]传统海洋民俗促进渔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马盛芸]基于地方文化认同的饮食民俗资源开发·[涂俊]民间美术在传统年节中的作用及文化产业发展
·[季旻孜 季全保]挖掘地方民俗资源,探索餐饮发展新路·47个城市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
·[张成福]民俗资源的动员与节会的展演·非遗项目如何预防灾害
·[彭牧]作为表演的视觉艺术·[钟敬文]民间图画展览的意义
·[钟敬文]高密民间美术·[陶思炎]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董万里]对云南民族民间美术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的思考·冯骥才:背上的一块石头落下来
·文化抢救让中国年画绝地重生·[叶芳]二十四节气与诗意生活
·[会议通知]山东省民俗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民俗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研究”学术年会·[徐艺乙]关于二十世纪以来的民间美术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