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新华网评:次优选择的“节假日安排”值得点赞
  作者:安传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1-01 | 点击数:4158
 


图表:201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新华社记者秦迎编制

  12月16日,2015年节假日安排正式出炉。这是取消“全国假日办”后第一次发布下一年放假安排。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除夕重回春节假期怀抱、中秋假与周末重合不补休。

  这两个变化是此次“节假日安排”的焦点,也成为众多网友的“槽点”。只是,那些吐槽果然有理吗?

  除夕放假调整“朝三暮四”?根据新的安排,明年除夕放假、正月初七上班,法定假日还是7天。单纯从天数上来看,确实没什么变化。但这样的调整,是在广泛社会调查和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做出的。根据此前的调查显示,超过75%的网友支持除夕当天放假。这样的调整,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调整,是“众望所归”的调整;这样的过程,体现了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有网友说,“原来除夕不放假也跟放假差不多,相对假期还多一天,现在其实是假期少一天了!”这样的情况确实有,但一定是少数。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如果除夕不放假,就只能老老实实上班,很多人还要上夜班。而如果您在调整前有半天的“隐形放假福利”,调整后也有可能继续享有,只是把日子调到了腊月二十九而已。  

  中秋假被“吞”了吗?因为适逢周日且不补休,明年的中秋小长假“瘦身”成一个周末。有网友吐槽,“那也叫假啊,没有中秋,貌似那个周末也能休。无语!”这样的牢骚,实际上是“顾前不顾后”。您只注意到中秋假不补休,没看到明年国庆7天假期的调休上班日只有一天吗?往年,国庆节的“挪假”“补班”可都是能把人绕晕的,节后连上9天假的极端情形也曾被疯狂吐槽。2015年中秋假之所以不补休,就是为了避免重蹈前辙。

  有关部门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因2015年中秋节和国庆节相邻近,如果中秋节在9月28日补假,国庆节后10月10日、11日(周六、日)就都需上班,为避免大家连上9天班,中秋节的补假放在了国庆节一起安排,国庆节后仅10月10日(周六)上班,公民休假总天数并未减少。

  这样的调整是务实的,灵活的,也是顺应民意需求的。如果生搬硬套规定先补休、再补班,9天连上引发的争议会更大,甚至会被吐槽教条、不人性。

  为什么不能多安排一天放假?公众之所以对“节假日安排”意见多多,总得来说还是因为放假时间少。有限的假日,无论怎么安排,总会有人觉得不尽兴。但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天数安排是法律规定的,增加天数需要修改相关法律。显然,负责每年“节假日安排”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不具备调整法定节假日天数的权限。

  法定节假日天数为什么是11天?可不可以再增加?这是个老话题。增有增有理由,不增有不增的现实。我的观点是,与其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不如切实推进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既然有带薪休假条例,为什么允许不执行的情况存在?用增加节假日的外在方式弥补违规造成的不足,更不可取。而如果带薪休假制度能很好的施行,人们不再将休闲完全寄托在“节假日”上,对“节假日安排”的苛求就会少很多。

  事实上,2015年的“节假日安排”是个值得点赞的次优选择。节假日安排会有“最优选择”吗?难。还是那句话:众口难调。但凡涉及所有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几乎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毕竟不同的社会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节假日安排更是如此。放多少天假、怎么放假,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承载能力,又涉及各个行业的利益,只能取“最大公约数”。(安传香)
 
 

  文章来源:中国政府网 2014-12-17 13:29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张勃]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
下一条: ·[刘晓峰]古代人怎样发现了时间的秘密?
   相关链接
·与传统节日同行这十年·《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展示我国民俗学研究全貌
·中国首部《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发布·《中国民俗学年鉴2015》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钱梦琦 姚兆余]刘皇神信仰的功能变迁研究(1949-2015)·2015年度曲艺:一曲动人心弦的“欢乐送”
·《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总第13-18期)总目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6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当前民俗文化公共性趋向激活与重构·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15年第四季度受理)
·2015年文化遗产保护热点回眸·《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荣获“华文好书2015年度社科类好书奖”
·《民族艺术》:2015年第6期目录·北京师范大学举办“2015寒假回乡调查”启动仪式
·2015中国食文化发展大会在京成功举办·国际移徙者日 - 2015年12月18日
·《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6期目录·“让传承人说话”
·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浙江海宁揭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5)》发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