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民俗专家解读端午民俗传统
  作者:白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25 | 点击数:3750
 

田兆元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随着天气的逐渐转热,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也即将到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延续了二千多年的传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各地也形成了不尽相同的端午节习俗。近日,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教授,他向我们介绍了与端午节有关的民俗传统。

  据田兆元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存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诗人屈原,这种说法在湖南、湖北一代最为盛行。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名臣伍子胥,这种说法在江浙一代也很是流行。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因救父而投江的曹娥。在田兆元看来,无论是哪种说法,其实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所纪念之人都是拥有高尚品格的古人。

  而之所以人们要在这个节日里面纪念这些古人,田兆元表示,首先是因为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候,天地间的阳气很重,而中国古人讲究阴阳和谐,所以就会利用这一天来祭奠亡魂。同时,田兆元认为,之所以人们会选择去纪念这些人物,还因为其本身所具有的高尚品格,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十分契合。“尤其是屈原,除了爱国者的身份以外,他还是一位诗人,这也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最值得骄傲的地方。世界上很少有哪个国家会用一个重要的节日去纪念一个诗人的。”田兆元对记者表示,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人也习惯上把端午节的吃粽子和龙舟竞渡等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一般来说,全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比武,击球,荡秋千,饮用雄黄酒等等。而除了这些常见的习俗以外,不同的地域还会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节习俗。据田兆元介绍,在江浙一代,有些地方就会把端午节看成是“女儿节”,妇女们会在这一天好好地梳妆打扮一番。究其原因,与古人的阴阳观念有关,古人认为阴和阳是相对的,就如同女和男相对一样,又因五月初五是阳数相重,取自阳极为阴,故而将其视作“女儿节”。此外,由于端午节前后,我国南方普遍气温升高,是初夏常见病多发的季节,因而民间也一直流传着“驱五毒”的习俗。有些家长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用手蘸着雄黄酒在孩子的头上写个“王”字,并在孩子的耳朵后面、前胸、手臂都涂抹一点,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从而保护自家孩子百病不生、身体安康。

  千百年来,人们在庆祝端午节的过程中,还留下了不少与之相关的物件儿。而一提起与端午节有关的物件儿,田兆元认为现在文物艺术品收藏界其实存在一种误区,许多人认为一件文物如果和民俗联系在一起,好象价值就不会太高。其实这些与民俗有关的文物所具有的文化价值也是相当高的。“民俗的东西都是传承了几千年还在延续的东西,其本身是很有生命力的。”田兆元向记者指出,中华民族是以龙作为图腾的民族,而与端午相关的民俗文物也大多和龙有关,所以对于这类文物的搜集其实也是一种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记忆的收藏。“另外,有一些端午节的时令酒品其实也很珍贵,像是雄黄酒,作为文物保存下来也很有意思。还有就是粽子这个独具中国特色的食品,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其实也是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文物或者博物馆来加以保存的。”田兆元对记者说。

  专家简介:

  田兆元,男,1959年生,湖北宜都人。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区域文化资源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神话学、民俗学与文化产业研究,现为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理事、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成员。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2014-05-23 09:29:45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萧放:胜芳现象值得关注
下一条: ·董晓萍:北京作为学术之都所具备的条件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田兆元]“元宇宙”神话叙事与谱系构建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
·[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抗疫背景下,凸显端午民俗特殊文化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