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传承人与社区

首页民俗与文化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故事大王”杨久清病逝
  作者:华商晨报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5-26 | 点击数:5691
 

杨久清生前照

  5月23日19时许,沈阳市新民市“民间故事大王”杨久清老人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享年96岁。“杨久清民间故事”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昨日,记者赶赴老人家中祭奠。在新民市大民屯镇,当地人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位爱笑、爱讲故事的回族老人,人们称他为“故事大王”。杨久清老人在年幼时只在当地学校念过3年半的书,但是他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他听来的民间故事几乎都能记住,并善于再将这些故事讲演给别人听。

  80多年讲述上千则民间故事

  据杨久清老人的后人和当地文化馆统计,杨久清老人完整讲述的各类民间故事共有998则,再加上一些不完全讲述的零散故事和片段,杨久清老人传承和演绎的故事多达上千则。

  杨久清讲述故事名目:《崇实将军禁赌》、《神童谢晋》、《阎王请医》、《刀笔邪神》、《刘大汉坟》、《左宝贵除霸》……

  许多故事来自家族传承和当地民间

  杨久清老人生于1919年9月,生于新民市大民屯镇三村一户普通家庭。老人的小儿子46岁的杨会告诉记者,老人的家族在当地开了一家饭馆,南来北往的客商在饭馆里吃饭闲谈的时候,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奇闻逸事。杨久清老人将这些故事记在脑子里。除此之外,老人的故事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家族传承和当地民间。

  听的故事多了,杨久清老人从听故事的人变成给别人讲故事。不论在家里学校、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杨久清讲故事不拘任何地方。在干活休息的时候,杨久清却经常被人拉去讲故事,有求必应。

  听杨久清老人讲过很多故事的新民市文化馆馆长宋长新说:“他讲故事的时候非常兴奋,带动我们听着也很起劲儿。他一讲起来能连讲好几个小时,我们听他讲故事的时候非常上瘾,有的时候都入迷了,注意力完全都在他讲的故事上了。”老人讲故事的同时还会唱一段京剧或者京韵大鼓,唱起来原汁原味。

  自费10万多成立“杨久清民话馆”

  因为丰富的故事来源,杨久清的民间故事种类丰富,时间、题材跨度也大。包括稗官野史、古代人物故事、民间市井故事、本地历史故事,以及与他本民族回族有关的民俗故事。

  新民市文化馆馆长宋长新告诉记者,杨久清老人传承讲述的回族民俗故事,目前已经整理统计的足有百余则,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故事的传承,对民族文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011年,杨久清自费花费10万多元,在自家院里新盖了一座约300平方米的房屋作为展厅,成立“杨久清民话馆”,搜集和展出与自己的民间故事有关的展览品。与此同时,杨久清的晚年还经常被学校和一些单位请去演出。

  杨久清晚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还有写书。杨久清老人自己亲笔书写的民间故事集和自传作品足有20多万字,在老人去世之前已经全部完成,目前正在整理修改阶段,已有出版计划。

  1998年,杨久清被沈阳市相关部门授予“优秀民间故事家”称号。2007年,他被辽宁省相关部门授予“优秀名家故事家”称号。2007年2月,“杨久清回族故事”被列入沈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5月,“杨久清民间故事”被列入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他的胡子里长满故事。”前来杨家凭吊的杨久清老人的朋友和邻居们都这样说。

  杨会回忆说,老人讲述的故事全部都是积极正面的故事,教人向善。父亲曾给他讲述过一个“掌上活佛”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一名年轻人成日到处求拜活佛。但是后来经人指点“你家中就有两座活佛,为何视而不见”。年轻人回到家中遍寻活佛不得,看到年迈的父母才恍然大悟,原来父母才是需要他精心照顾孝敬的人。杨会说,父亲用这样的故事教育他要孝敬父母,令他十分难忘。

  宋长新说,杨久清民间故事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新民市文化馆开始为老人拍录998则民间故事的影像资料。拍录完毕后统计发现,每盒能拍录120分钟的录像带,拍摄杨久清老人的故事足足用掉了上百盒。

  追忆

  老人儿子:他最后时刻仍在讲故事

  杨久清老人的家人们告诉记者,老人一生乐观开朗,晚年时身体也很健康,耳不聋眼不花,腿脚也还好,只是有时需要拐杖借力。

  几天前,杨久清老人就因为心脏的问题被送住院。住院的几天里,每天闻讯来看望老人的人很多,老人精神还很足,此时还在为大家讲故事。直到5月23日19时许,杨久清老人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杨会告诉记者,父亲去世后,家族中决心代代将父亲的民间故事传承下去。老人一生有七位儿女,其中大女儿和三女儿是老人民间故事文化的最好传承者。其中,老人的大女儿负责整理父亲留下的民间故事手稿和生平自传,老人的三女儿则学会了父亲讲故事表演时的技巧。

  “父亲留下的影像资料、手稿、图片等等都非常珍贵。作为他的后人,无论是他的故事,还是他教育给我们的乐观积极的精神,父亲用尽一生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也必定会尽力传给后人。”杨会说。

  新民文化馆:失去文化传承“国宝”

  昨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新民市人民政府、新民市文体局、新民市文化馆及一些协会、企业为老人送去挽幛,以表哀思。

  “杨老去世让我们非常遗憾,我们失去了一位文化传承的‘国宝’奇人。”新民市文化馆馆长宋长新说,杨久清老人的民间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杨久清老人是市井文化的代表,是“口头文学”的传承者。这种文化形式本身就决定了其传承的难度,因为一旦传承人故去,“口头文化”可能就此中断。但是在杨久清老人去世之前,他已经留下了几乎所有的民间故事,这令后人们对杨久清老人非常崇敬与感恩,也是后人们对老人的一种慰藉。

  遗憾

  我省四年已有三位国宝级故事大王去世

  随着杨久清老人去世,2011年以来已有3名国宝级辽宁故事大王去世。

  2011年4月16日,70多年讲了一千多个民间故事的谭振山因病去世,享年86岁。2006年5月20日,谭振山民间故事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11月28日,“故事大王”何钧佑病故。“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填补了锡伯族文学史上的一个空白。2008年,“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成为沈阳市和辽宁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5月,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文章来源:华商晨报 2014年5月25日

上一条: ·[林继富]激活民间叙事的文化基因
下一条: ·[陈春勤]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