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中秋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中秋节专题

[黄涛 王心愿]中秋月饼考
  作者:黄涛 王心愿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4-12 | 点击数:15727
 


  摘 要:关于中秋月饼产生的时间和原因,有多种说法。经过文献考证可知,中国饼食的制作有古远的历史,而月饼的前身是汉代以来的胡饼。关于中秋月饼产生于唐代和宋代的说法都是没有确凿依据的。有充分资料证明,作为中秋节节令食品的月饼正式出现于明代,开始它是拜月的供品,后来才演变为节令食品。

  关键词:中秋节;月饼;胡饼;渊源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4)01-0001-06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4.01.00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中秋月饼又称“团圆饼”,是明月和团圆的象征。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可以没有别的活动,但是不能不吃月饼,否则当年的中秋节就有很大缺撼。谁都不能否认,月饼已经成为中国中秋节的必要元素,成为中秋节的主要象征物。但是关于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起源、形成时间和发展过程,社会上和学界的看法都有很大争议,值得深入探究。

  一、民间传说与历史事实的部分吻合

  一般认为传说的内容只有民众情感或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真实性,而在细节方面是靠不住的、编造的。但关于中秋月饼的来历和产生的时间,月饼传说的说法跟我们的研究结论却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关于月饼来历的传说,最著名的是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用月饼传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版本很多,此处采用刘基故乡文成县的传说。故老相传,元朝皇帝为加强对汉人的统治,规定每十户人家要设立一个“管家公”,且全部由蒙古人充当。这些人恃强凌弱、仗势欺人,惹得民怨沸腾。当朱元璋起义军定金华、下处州、克温州后,邻近郡县的老百姓纷纷请求朱元璋除掉管家公。朱元璋起初想派兵去杀死这些人,可军师刘伯温建议说:“三郡的管家公那么多,分散在百姓中间,即使出兵,也不能一下尽除。这事还是让我来办,不出十天,除尽管家公。”于是,刘伯温就挑选了几十个人扮作阴阳先生,到各县散播童谣:“且莫笑,看重九;重九交午未,人头要落地。”老百姓一听重九有大难,都很恐慌。接着刘伯温又四处放风,说灵山普善先师给人托梦:中秋月夜子时,大家若对月吃月饼,可免重九大难。随着中秋节临近,老百姓争相到糕点店买月饼。中秋节夜晚,老百姓要对月吃饼,一掰开月饼,发现馅里有一张纸条,上书:“中秋子夜时,齐杀管家公。”老百姓甚感奇怪,奔走打听,发现家家户户的月饼里都有这么一张纸条,又回想起前几天传的童谣,料定这是神明暗中指点,平日心底的愤怒终于爆发,一起拿起菜刀、柴刀,一夜之间,把管家公杀得半个不留[1]。

  还有一个传说,说月饼来自西域的“胡饼”:唐高宗时,有一年的中秋节,来唐朝经商的吐鲁番人献上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很好吃的饼,表示祝贺。唐高祖看着漂亮的圆饼,觉着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就把饼赏赐群臣,一起吃起来,都说这饼非常好吃。从此以后,胡饼就在京城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又改叫月饼。还有故事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从国外带回来芝麻、胡桃,当时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就叫“胡饼”。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赏月的时候,一边看月亮一边吃胡饼。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顺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这些传说是老百姓对月饼来历的解释。这种解释都是先人在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或孩子们的好奇心而编出来的故事,其中有两点是真实的:一是中秋节吃月饼的基本事实是真的,二是故事情节所反映的人们的爱国意识、热爱团圆美满生活的情感是真实的。至于故事里所说月饼产生的过程和年代,按照传说形成的原理,一般是不可信的。不过这些故事里的有些内容,跟我们经过研究、考证得出的结论也有一致的地方:一是月饼产生的年代,按第一个传说的说法,是产生于元末明初,我们的结论也是在明代;二是按后两个传说,月饼来自胡饼,我们的研究结论,也认为月饼是由胡饼演变而来的。

  二、月饼的前身:以胡饼为代表的圆形面食

  顾名思义,月饼也是一种饼。所以我们追溯月饼的源头,先要从饼的历史说起。

  从形状上说,月饼是一种圆形饼食。圆饼作为一种普通面食所产生的时间就很古远了。“饼”在古代指所有面食的通称,其中也包括圆形扁饼,后来才专指蒸或烤而成的扁圆形食品。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关于饼的记载。《墨子·耕柱》中说,有一个人,家里有吃不完的牛羊肉,却“见人之做饼,则还然窃之”,[2]墨子说,这只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人有偷窃的毛病。直到汉代,“饼”都是指普通面食。不管什么形状的面食都叫饼。汉代与饼相提并论的是饵,也就是米饭,这跟今天的主食构成差不多。西汉史游《急就篇》把饼与饵列为食物之首[3],说明当时它们是主食。唐代颜师古注释“饼”“饵”说:“溲面而蒸熟之则为饼,饼之言并也,相合并也。溲米蒸熟之则为饵,饵之言而也,相黏而也。”[4]“溲”就是浸泡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将面里加上水使面和在一起,蒸熟了就是饼。将米兑上水,蒸熟了黏在一起,就是饵。东汉刘熙《释名》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5]意思跟前面差不多。

  东汉时饼的种类已经比较多,《释名·释饮食》中列出了七种:胡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原文是这样的:“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6]胡饼是一种比较大的圆形的烧饼。做法是把胡麻加在面饼上烤熟。“漫冱”,是个连绵词,又写做“漫胡、曼胡、缦胡、镘胡”,是“没有棱角、模糊不清”的意思,后来音转并义转为“马虎”这个词。胡麻就是芝麻,西汉从西域引进。古时汉人把外族称为“胡人”,所以当时芝麻就叫胡麻。上文中的意思是说,胡饼这东西为什么叫“胡饼”,有两种解释:一是它的外形是“大漫冱”的样子,即没有棱角、圆形的;二是由于这种饼加了胡麻。据《续汉书》记载:“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7]东汉时因为灵帝喜欢吃烧饼,京都里胡饼很流行。后边几种饼的名称都是根据外形或做法而起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张勃]夕月礼与夕月坛
下一条: ·[巫其祥]兔与中国民俗文化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王者荣耀中秋皮肤上线,2021荣耀中国节圆满落幕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柯小杰 张沙]嫦娥形象的变迁与中秋节“团圆”意象的构建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