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申遗与保护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

珠算非遗保护形势严峻 专家称纳入校园课外活动
  作者:记者 应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12-12 | 点击数:5666
 


  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 应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珠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保护工作座谈会”12日在京举行。专家指出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表示,珠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对于中华文明实践的一种肯定;像珠算这样显示中华文明智慧的一种发明,今天如何延续非常必要。尽管不可能每个人都拿一个算盘,但是珠算显示了一种非常奥妙的中国人的数学计算方式,它对幼儿园小孩,或者低年级学生,甚至在一些特殊群体,对启发思维都很有意义。“提倡性的普及是我们的一种思维,所以珠算的保护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会长丁先觉认为,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文化的利用与传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的理论及其文化内涵被忽略和淡化,某些需要实践才能掌握的运算方法面临失传的危险。珠算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他说,将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对珠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从文化层面系统地整理传承学术流派,开展珠算文化的理论研究,做好珠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特别是在当前,珠算的功能已经由过去单纯的计算功能扩展到教育、体制、卫生保健等方面,有助于推动珠算在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方面的应用,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他透露,世界珠心算联合会把每年的8月8日定为世界珠算日。我们将要认真组织好、开展好文化遗产日和珠算日的宣传活动,鼓励全民参与保护珠算文化。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指出,中国珠算蕴含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和价值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其突出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认同,将促进相互尊重、增进彼此欣赏产生实质性的助力,从而分享“我们共同的遗产”,倡导文化多样性,见证人类创造力。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特别顾问迟海滨以日本为例,他说日本全国小学里还有珠算课,有一百万的儿童在学珠算和珠心算。马来西亚从中国引进珠心算教育,经过七年的筹备工作,2005年起列入一二年级必修课。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祁庆富认为,对于珠算来说,有必要回归校园,至少先从课外活动做起。有专家建议,在保护和传承办法上,可以先把现有的珠算学会和珠算博物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有兴趣的小学生积极参与珠算活动,将来再组织一些有奖比赛活动,以吸引更多的珠算爱好者参加。(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3年12月12日 20:43:54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非遗《公约》十年 传承从大师到个人
下一条: ·中国珠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座谈会在京举办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