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刘晓春]文化本真性:从本质论到建构论
——“遗产主义”时代的观念启蒙
  作者:刘晓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8-19 | 点击数:5321
 

  摘要 "本真性"观念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现实、再现以及知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文化发现,到20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表述,都以本质主义的观念宣称客观真实及全面地再现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深入,以及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民族志表述的文化被看作是现实的社会建构,民族志表述的仅仅只是"部分的真理"。由此文化本真性的观念从本质论转向了建构论。这种转向,对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在于:由于参与者的主体性、语境的时效性等因素,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标准很可能遮蔽了文化本身的历史性,这样反而会阻碍文化的传承发展,扼杀文化的生命力。本真的文化不是那些被表述的碎片的、静止的社会事实,而是当地人感受的、体验的、实践着的、具有历史性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保护的"本真"文化,只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远不同于文化本身的真实样貌。作为文化代理人,外来知识精英往往僭越本土文化持有者的主体角色,继而建构本真的文化,但外来知识精英无法回避以下伦理拷问:精英文化的优越感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文化殖民。面对多元、异质、流动的文化遗产现实图景,民俗学应该超越"探求本真性"的学术范式。

  关键词 文化本真性; 本质论; 建构论; 文化遗产; 启蒙;


(本文刊于《民俗研究》2013年第四期,文章内容详见PDF版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
【本文责编:韩雪春】

上一条: ·[王霄冰]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
下一条: ·村社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命脉
   相关链接
·[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周星]现代民俗学应该把乡愁与本真性对象化
·[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胥志强]民俗学中本真性话语的根源、局限及超越
·周星、王霄冰 主编:《现代民俗学的视野与方向》·[刘晓春]民俗与民族主义
·[韩雷 刘宪]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朱刚]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及其确立和实践
·[赵京伟]东阳木雕的本真性研究·[王学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层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
·[蔡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探究·[刘宪 韩雷]从本真性视阈看甘肃西和乞巧节的传承与展演
·[阴卫 衣晓龙]金华黄大仙传说的本真性研究·[刘晓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王霄冰]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王霄冰]民俗文化的遗产化、本真性和传承主体问题
·[沃尔夫冈·卡舒巴]文化遗产在欧洲──本真的神话·[巫达]尔苏语言文字与尔苏人的族群认同
·连晓鸣:保护温州拦街福的本真性·[刘晓春]个人本真性的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