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乌丙安呼吁:不能歪曲文化遗产的内涵
  作者:记者 陈凤军   摄影/图:张文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6-09 | 点击数:3047
 



 

  6月8日是国家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为让广大市民珍视辽宁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文化厅在辽宁省博物馆市民文化广场举办了“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通过图片展现辽宁非遗项目的风貌,以及全省非遗保护工作的历程和精彩瞬间。同时,位于辽博二楼的青少年教育基地还请来小朋友们用陶泥捏塑“C”形龙等有趣活动。

  活动当天,沈城市民还在辽博三楼报告厅聆听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教授的讲座,并与非遗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能歪曲

  已经85岁的乌丙安教授仍奔波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中,虽然9日他还要去北京讲课,但他仍挤时间赶到了辽博,参加“文化遗产日”活动。他对记者说:“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不能过度开发,二是不能歪曲使用。”他特别举例说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夕”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可现在,很多商家却将“七夕”节当成“情人节”来大肆进行商业炒作,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传统节日的保护,而且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给歪曲了。包括媒体在内,都应该多宣传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对如何过传统节日有个正确的引导。“七夕”节之所以能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就是因为它是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我们应该珍惜,千万不能把自己的东西丢了。

  要更好地依法保护文化遗产

  谈到快要到来的端午节,乌丙安教授说:“辽沈地区的端午节还比较正统,如今南方有一些大城市的端午节已不如北方城市。不少小学生只知道儿童节,而不知道端午节。今天可以看到,辽沈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这是件好事。我们所面临的重要工作就是将基础工作做好,促进老百姓的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激情,鼓励他们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传统的节日应还节与民,让老百姓参与保护自己的文化。经过十年的努力,全国申报文化遗产的线索达到了上亿条,辽宁也有几百万条。”

  目前,国外已抢先申报了文化遗产“端午节”,而且还对中国的“祭孔”、“春节”、“汉字”等表示出极大的欲望。乌丙安教授表示,很多文化遗产,中国有外国也有,谁都可以申报文化遗产,而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既要积极抢救文化遗产,也要更好地依法保护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人民网-沈阳日报 2013年06月09日09:5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高小康]非遗保护不可缺少文化生态平衡意识
下一条: ·乌丙安、叶春生、柯杨等专家再度呼吁:别把“七夕”过成“情人节”
   相关链接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2024年3月17日上午9:00)·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八届常会将在博茨瓦纳卡萨内召开·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
·[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