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李福清通讯院士访谈录
  作者:李福清 ( B.L. Riftin ) 阎国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10-05 | 点击数:7386
 


  【编者按】李福清(Boris L. Riftin)先生是俄罗斯当代着名汉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他生于1932年,195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1965-1966年在北京大学进修,1987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李福清先生迄今已用俄、中、日、韩、英、德、越等语言发表作品200余种。他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特别是在中国民间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年画、中俄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李福清先生经常在世界各国知名学府讲坛上宣传中国文化,介绍他的研究成果。应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学系邀请,李福清先生于2001年4月21日至5月1日在南开大学讲学,为南开师生做了两个学术报告,题目分别为“俄罗斯当代汉学”以及“《红楼梦》在俄罗斯”。期间,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学系阎国栋就某些我国学者关注的问题对李福清先生进行了采访。


  阎国栋:您多年进行中国古典小说和中国民间文学关系的研究,有关着作已在中国出版,请问,您的这种研究方法有何独到之处?

  李福清:1951年,我在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读一年级时,由于没有中国教师,口语训练成了问题。我偶然听说在中亚的吉尔吉斯和哈萨克地区生活着一些东干人,他们是19世纪70年代回民起义后流亡到中亚的中国回民,讲甘肃话。我利用暑假时间去那里学习,第一次从东干人那里听到了许多中国民间故事,内容包括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薛平贵、薛仁贵以及韩信等等。一直到大学毕业,我每年都利用假期去那里采集东干人的民间故事。1988年出版了厚厚的一本《东干人民间故事与传说》。所以,我对中国民间文学的兴趣不是源于书本,而是来自生活。在大学期间,我经常在俄文系听普罗普(В. Я. Пропп,1895-1970)教授讲课,前后一共三年。这是一位有世界影响的苏联文艺理论家,写有诸如《民间故事形态学》和《神奇故事历史根源》等论述民间文学理论和历史的着作。我从他那里学习了许多有关民间文学研究的理论。1955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工作,并开始写作副博士论文,题目是《万里长城的故事与中国民间文学的体裁问题》。在这本书中,我提出了两个中国民间文学理论问题。一是故事演变问题。西方的民间故事收集是从18世纪开始的,而中国早在唐代就有了《孟姜女变文》。通过研究,我发现孟姜女传说的主题框架在一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都没有发生过变化。第二个问题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特点。我发现,同一个中国民间故事存在许多不同的体裁,既有传说,还有民歌、地方戏、宝卷、弹词等等。我研究了一个情节在不同体裁中的差别。比如,宝卷中的孟姜女故事有很强的佛教色彩,而在戏曲中,孟姜女前去送寒衣的情节被描写得非常细腻。

  我是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第一个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我从1962年开始研究《三国演义》、《水浒》和《岳飞传》三部小说与民间文学的关系,而当我1965年来北京大学进修时发现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非常丰富后,于是决定将研究对象固定在这一部小说上。1970年,我在苏联出版了俄文版的《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1979年出版了《从神话到章回小说》,1997年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与民间文学传统》增订中文版,后来在台湾出版了《关公传说与三国演义》。可以说,我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研究方法不一样。我利用了俄罗斯的文学理论,但不完全是大家熟知的形式学(формализм)派和符号学(семиотика)派的理论。我是从作品思想、人物描写、叙述结构三个层次上进行系统研究的。比如在人物描写方面,我将《三国演义》与有关三国的各种体裁的民间文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间在形象描写、感情抒发、用词造句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二是我第一次将“母题”的概念引入了中国古典文学(小说和戏曲)研究。在这方面我继续了苏联着名学者日尔蒙斯基(В. М. Жирмунский,1891-1971)的研究。他在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一篇研究世界叙事诗的长文,研究各族叙事诗的母题,分析了西方民族和东方民族(蒙古、突厥诸族)民间故事中的母题问题,但却没有涉及中国资料。我很高兴现在中国也有人从事母题问题研究,比如辽宁师范大学的王立教授。

  我的研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从作品的最小情节单元或细节着手,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我不仅研究情节、母题,还探讨故事的艺术层面,包括人物描写、时空、颜色、数字等等,同时重视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注意凸显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所处的地位。一方面从世界文学史看中国文学,另一方面努力把历史诗学观运用于中国文学的分析和研究。另外,我在研究中国民间文学与中国古典小说之间的关系时也顾及中国少数民族的传说以及国外的资料。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规律。

  阎国栋:请谈谈您在台湾清华大学任客座教授期间所主持的“台湾原住民(高山族)民间文学搜集与比较研究”项目的情况。

  李福清:1992年初,台湾清华大学邀请我去讲学,并主持一个科研项目,题目是“台湾原住民(高山族)民间文学搜集与比较研究”。这个领域我以前从未涉及过,只看过我国汉学家涅夫斯基(Н. А. Невский,1892-1945)(中文名字叫聂历山)于20世纪初在台湾记录的邹族神话故事,仅此而已。等到了台湾,我才发现,“高山族”是大陆对台湾原住民的统称。实际上,台湾的原住民是由9个不同民族(邹、布农、泰雅、排湾、卑南、阿美、雅美、赛夏、邵)所构成。这些民族不仅语言各异,而且民间文学、神话传说也不尽相同,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其社会发展阶段也不一样。其中最发达的要数排湾族,已经发展到了阶级社会。在调查这些原住民的民间传说时,我发现了许多很值得研究的现象。比如,在许多民族的民间故事中都有“精”的概念,像狐狸精、白骨精、树精等,而在台湾的有些少数民族中却没有这个概念。布农族有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对猎人夫妇,丈夫出外打猎,妻子在家看护地瓜田,防止野猪来偷吃。几天后丈夫回家,发现妻子与野猪有染,一怒杀死了他们。但这个野猪不是野猪精,就是作为动物的野猪。我还发现,这些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但民间故事刚刚开始产生。民间故事分为动物故事、神奇故事、生活故事三个种类。他们有最古老的动物故事,正在向神奇故事过渡。还有一个现象也很有趣,我发现有的台湾原住民没有情歌,而邹族甚至连“爱”的概念也没有,语言中也没有这个词。我仔细研究了这个现象,发现这同这些民族的社会组织结构有很大关系。阿美族经常举行各种仪式,为青年男女提供接触交往的机会,因而就产生了情歌,而邹族则不举行这样的集会或仪式,男女青年处于隔绝状态,故而没有产生情歌的社会基础。台湾所有的原住民都没有笑话,对他们来说,讲故事是一种很严肃的事情,男子在过“成年礼”之前,父辈才会把祖先流传下来的故事郑重地讲给他听。人们大都不知道,第一个研究邹族语言的是俄罗斯学者涅夫斯基,他曾编写过邹俄词典。我与台湾“原住民文化发展协会”的理事长、台北市立师范学院语文教育系浦忠成博士共同在当年涅夫斯基曾经居住过的“特富野”村将这本词典翻译成汉语,名叫《台湾邹族语典》,后来在台湾出版并获了奖。

  1995年,我在台湾清华大学三年客座教授期满回国,接到英国牛津大学邀请,讲座的题目中就包括“台湾原住民民间文学研究”。不久,我接到台湾静宜大学邀请,担任客座教授,并开始全面整理我的研究成果,1998年1月出版了《从神话到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一书。中国民间文学专家、澳籍华人谭达先博士撰写了书评,发表在台湾的《汉学研究》上。大陆的杨利慧在《民族文学研究》发表了评论。俄罗斯的库切拉(С. Кучера,1928-)教授在《东方》杂志也发表了很长的书评。这些学者对我的研究成果表现出很大兴趣,并充分肯定了我的研究工作。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大陆发行了此书的增订本。我写这本书的方法与其它国家学者不同,我做的是比较研究,即将台湾原住民的民间故事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比较。我还在静宜大学开设了台湾前所未有的一门课——“台湾原住民文学”,选课学生甚众,后来清华大学也请我讲这个题目。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2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汎森:傅斯年是一个时代的表征
下一条: ·莫言:我永远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相关链接
·[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王玉冰]何乐益与中国岁时节日研究
·[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讲座预告】白若思:海外中国宝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北大,2019年9月22日周日14:00)
·段宝林著作《中国民间文学》在俄罗斯出版·[杜国英]俄罗斯神话学派的神话理论及现代性思考
·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
·[王霄冰]海外藏珍稀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思路·[郝苏民]中华文明凝聚力与传播力
·《民间文化论坛》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民间文化论坛》与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合作座谈会在京举行
·[张万民]《诗经》早期书写与口头传播·[张志娟]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
·[俄罗斯]李福清:《神话与民间文学——李福清汉学论集》·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院士论文集《神话与民间文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王玉冰]为神像“开光”·通讯:华俄后裔的百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英国汉学家杜德桥教授逝世·杜德桥与汉学结缘的多彩人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