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民俗影像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影像

[柴选]民俗摄影:式微的现状与“四化”异象
  作者:柴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8-27 | 点击数:9040
 

  ·中国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重说民俗摄影·

放赦扛神的人们 刘岗 摄

  说民俗摄影,一定得先从民俗学入手。民俗学是专门研究民俗事象的学问。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将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和“Lore”(知识)合为一个词汇,正式提出“民俗学”(Folklore)概念,随后渐渐为国际同业所承认和使用。

  中国的民俗学研究从近百年前诸多有着留洋背景的学者专家结合国学研究等启动,到钟敬文等诸先生的着力推动,至今已蔚然成风。

  民俗涵盖着世俗生活的各个层面。除对民俗学理论和歌谣、故事等无法加以表现外,同文字一样作为民俗学研究记录工具的摄影,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可供发挥的空间。从人们平日的衣食住行,到各式各样的人生礼仪、节庆活动、宗族村落、生产活动、市井商贸、信仰禁忌、社火戏剧、游艺竞技、民间庆典……皆可入镜。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应该成为民俗学、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合格的民俗摄影工作者,应该对民俗文化有一定知识储备,有更多的民俗观察力和民俗学意识,甚至对于具体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地域、历史文化的渊源等有深刻理解,能深入探究、穷而后工地把握民俗的深厚内涵。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大量专家学者田野考察和社会调查中拍摄民俗影像资料外,民俗摄影在民俗学、社会学和摄影层面的价值,都需要正确反思和重新考量。

  1928年12月25日,历史学家顾颉刚与余永梁合作完成的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的工作计划书第四部分专论“民俗”,其第七条计划写道:“编印民俗学丛书及图片……至于图片,亦应多多编印,以广流传。”

  与民俗学声名渐隆的趋势相比,民俗摄影的境遇并不那么乐观。前辈对图片多多编印的需求,促成了后来民俗摄影的蔚为大观,但在繁盛兴旺之后的泥沙俱下,约略形成今时之悄无声息的局面。我们不否认包括“人类贡献奖”等在内的摄影活动,为民俗摄影提供了更大舞台,促进了优秀民俗摄影作品传播,但从更宽泛的角度,从民俗成为与风光并列的通用摄影题材的现状来看,摄影界的作为相对于民俗学研究,相对于影像作品在传播民俗文化方面的需求,还是有些跟不上──这也是民俗摄影不被更多重视和关注的原因之一。

  在新载体不断涌现,各种影像手段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民俗摄影应该产生更多具有知识性、系统性和一定审美价值的独立文本,但我们看到的,却是热闹中的式微,以及种种与民俗文化相关的摄影异象。

  这样的民俗已是常见的摄影题材 贾世华 摄

  消费化

  每一个旅行者和摄影者都会在中国大地上看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趋势下的种种民俗消费景观。不用说那些断章取义的表演,不用说那些已成消费式体验活动的风俗,不用说民俗村之类概念已深入每一寸乡土,不用说本属虔诚的仪式被消费主义带来的嬉皮感所消解,不用说现代生活方式的侵袭和为了生存的妥协与改变让众多事象正快速消亡……单单与摄影相关的种种现象就足以让我们看到消费潮流对传统的影响:

  ──几乎摄影者目力和脚力所及的所有地域,向拍摄者索取钱财已成为被摄者的生财之道之一,尤其是民俗丰厚之地,据说“都是摄影家训练出来的”;

  ──民俗表演成为摄影采风的必备项目,各地的摄影节庆活动为吸引参与者,好像不安排点民俗表演就对不起四面八方的来客;

  ──某些特色题材,已成为地方旅游推广的重点项目天天上演,组织拉纤、套马、放牧等“大型场面”等也成为摄影旅游景点的收费项目之一;

  ──特色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迅速成为旅游主打项目,借用的多是形式光鲜的宣传照,无形中影响着公众的审美趣味;

  ──旅游摄影本身作为一种娱乐化的消费,对拍风光还是拍民俗并不考究,只需拍得高兴,并没有深层次的研究思考;

  ……

  在这样的消费化热潮中,多数摄影者的状态可以概括为热情而浮躁。艺术品市场等诱惑,让过去扎扎实实沉下去拍照片的人,也因了影像专家见面会和图片交易等而变得功利起来,甚至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试图突破自身能量与学识,走观念化的流行路子。

  固然,摄影作为传播媒介之于民俗的记录和介绍,是题中应有之义;固然,摄影普及而产生的众多服务行业和群众摄影现象在繁荣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发展;固然,民俗题材图片勾起了更多想了解原汁原味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欲望,带动了民族地区甚至是经济落后地区的旅游开发;但是,被新闻摄影界前辈蒋齐生先生称作“大有可为”的民俗摄影热潮却让消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占了主流,并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消解了其学术价值。旅美摄影评论家王瑞在一篇题为《民族文化的传承符码──关于“民俗”“纪实”“时代”“历史”的串联思考》的文章中写道:“当民俗表演搞得隆重热闹,当摄影家因拍民俗而时髦轰动,那样的玩艺儿,多半沦为徒有其表的‘好看’民俗赝品了。”

  其实,消费社会对于民俗造成的影响,也应该成为民俗摄影者关注的对象。中山大学教授邓启耀在关于河南摄影家王立力作品的评论《有趣的视觉错位》中,就介绍了2003年7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上,亚洲的婚纱摄影现象被列为重点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曹卫东在一个研讨会上说:“摄像机的镜头和人的笔一样,是有视角的,看你站在什么样的视角来面对文化素材。”他说的是纪录片,对于民俗摄影亦应有振聋发聩之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摄影在线-中国摄影报 2012-7-17 17:51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贺绎]民俗摄影随想
下一条: ·[崔卫平]闭幕三次的“北京独立影像展”
   相关链接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张举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记录到消费中的伦理问题·[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李亚星 格勒]藏族青年婚照的影像表达初探·张举文 莎伦·谢尔曼 主编:《民俗影视记录手册》
·影视人类学的发展模式及其展望·90年前,一位美国汉学家用影像“留住”美丽的中国篮子
·[朱靖江]归去来兮:人类学视野中的乡土中国与影像表达·[杨德睿]影像的神力:高淳的庙会与禳解法
·[林安宁 唐培旭]“傩书-傩俗”影像记录的“声”“文”并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记录与呈现——欧洲的经验》中文版新书首发式在杭州成功举办
·[林安宁 唐培旭]师公面具艺术拍摄与民俗影像数据库建设探索·[筱林]影像的力量
·年华易老 记忆永存·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正式录取名单·[庄孔韶]我为什么要用影像记录“金翼之家”
·[邓启耀]民俗影像拍摄的现场语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征片公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