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刘守华]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
——“求好运”故事解析
  作者:刘守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6-17 | 点击数:8610
 

    

曾刊载钟敬文先生《中国民谭型式》一文的《民俗》杂志

  从五四时期顾颉刚研究《孟姜女传说》开始,民间文学就成为“国学”的重要课题之以编撰《意大利童话》而蜚声世界文坛的意大利作家伊·卡尔维诺在该书中文版题词中写道:“民间故事是最通俗的艺术形式,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我热爱中国民间故事,对它们一向百读不厌。”

  本文所评述的“求好运”是一个含有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经典之作,是中国亿万农民心路历程的生动展现;从上世纪初开始,这个以“求好运”或“问活佛”为篇名的民间童话或幻想故事,便受到多国学者的关注,在世界民间故事圈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一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从四川成都的《范丹问佛》讲起:从前有一个叫范丹的叫化子,穷得连一升米也存不住。他便前往西天去问佛祖,自己能不能时来运转。旅途中,一家员外托他问,为啥女儿成了哑巴;路边小庙里面土地菩萨托他问问,为什么自己多年不能升官;过大河时,大乌龟托问,为啥自己修炼多年不能升天成龙。范丹走到西天见到佛祖,那里的规矩是问三不问四。他急他人所难,帮别人问清了三件事便往回走。来到河边,告诉大龟,他不能升天是因为头上有24颗夜明珠压着,乌龟把夜明珠取下送给范丹,立刻升天了;范丹告诉土地菩萨,他因左脚踏金,右脚踏银,所以不能升官,土地菩萨把金银送给他,随后当上了城隍爷;范丹又来到员外家,女儿见了他立刻开口告知父亲,“客人回来了!”范丹将佛祖的话转告员外,哑巴女儿见了亲丈夫自然会开口说话,于是员外让范丹做了上门女婿。

  范丹本为东汉人,桓帝时辞官不就,安于贫困,后被丐帮尊为“范丹老祖”。

  本篇中的范丹并非历史人物,而是乡野中极为贫困的小伙子的象征形象。这个故事深为民众所喜爱而广泛流行,并衍生出众多情节大同小异的异文。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四川卷》中,作为“常见故事类型”列出,并载有流传于许多县市的异文篇目28个。

  本篇故事很早就受到国际学人的重视,在检索世界民间故事通用的“AT分类法”中,以《格林童话》所载《有三根金头发的鬼》为代表。中国首篇《问活佛》故事,刊于1921年7月出版的《妇女杂志》第7卷第1期的民间文学专号。钟敬文先生于1931年研究撰写的《中国民谭型式》中,在45个常见故事类型中就有“问活佛”这一型式,丁乃通于1976年出版《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按国际通行的AT分类法将它编定为461型,收录20世纪60年代之前记录成文的篇目已达50例。经笔者进一步搜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在编纂民间文学集成过程中所得新资料,总量已达210余篇,它们的大体分布情况为:陕西11,甘肃2,宁夏4,青海5,新疆1,河北4,天津1,山西3,河南17,湖北25,湖南10,广东5,广西7,海南1,四川35,贵州8,云南9,西藏2,内蒙古9,辽宁23,吉林5,黑龙江3,山东6,浙江4,上海2,安徽1,江西1,福建7,其他4。它们流行于汉、满、蒙、藏、回、土、撒拉、维吾尔、朝鲜、苗、壮、傣、黎、彝、白、畲、傈僳、布依、毛难、土家、仡佬、鄂伦春等20多个民族之中,跨越高山大河的阻隔和语言、宗教信仰的界限,是一个覆盖了神州大地的巨大故事圈。它在各族民间口头文学中的实际影响,完全可以和《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姻缘》等著名的四大传说相媲美。

  二

  笔者在1979年发表的《一组民间童话的比较研究》中,联系《格林童话》,把它作为一则民间童话的经典之作来解读。经过30多年的追踪探寻,深深觉得需要以更超拔的眼光来赏析这件口头语言艺术精品。“求好运”是一个汇合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丰富智慧和情感的故事。它以高度概括的象征方式,集中表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由屈从命运到逐步主宰自己命运的心路历程。在世界民间故事海洋中,它的各种样式的单篇异文,并不特别耀人眼目;可是当把它作为一个覆盖地球上多数居民的故事圈来考察,就显露出史诗般的宏伟特征,值得我们十分珍惜了。

  1.中国近现代流行的“求好运”故事的突出特征是表现了主人公积极进取,奋力向命运抗争的精神。故事的主人公均为处于社会最底层的穷苦小伙子,他们屡代受穷,绰号就叫“穷八代”、“穷九代”或“穷十代”;故事名称就叫“八辈穷”、“十代穷”、“穷汉问佛”、“十穷去西天”、“小旦儿穷八辈”、“叫化子朝南海”等。那些寻宝聘妻故事,也是由于穷小伙子提亲时,员外家以索要几样宝物作聘礼来刁难穷小伙子,他不死心:“我偏偏要到西天去走一趟,拿三根金头发来给他看看!”不论故事情节是问事还是以寻宝为中心线索,其终极意愿莫不是为了寻求幸福,改变自己贫困不幸的命运。这种强烈意愿,洋溢在故事叙说中。所以我在多年研究中认定,以“求好运”作为它的类型名称最为恰切。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2-02-27 08:46:0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口头传统研究国际学会(ISSOT)
下一条: ·[陈明]追寻《摩诃婆罗多》在古代中国的痕迹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