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研究员应邀到我中心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研究员应邀到我中心讲学

    2016年11月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毛巧晖研究员应邀到我中心316会议室做题为“象征与隐喻:中国民俗吉祥图案解读”的学术报告。河南大学社科处副教授梅东伟,黄河文明中心副教授郜冬萍,中心民俗学专业全体硕士研究生以及文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专业师生参加此次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梅东伟主持。
    首先,梅东伟致辞介绍并欢迎毛巧晖研究员莅临讲学。讲座从“猴年马月”吉祥图案的内涵引入,“猴”、“马”关系激起在座师生的强烈兴趣和探讨欲望。进而毛研究员从民俗吉祥图案的发展历史、内容分类、图案构图解读、现实功能与当代意义等四个方面阐释中国民俗吉祥图案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内涵。报告内容融合文物考古学、人类学、绘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相关知识,图文并茂,精彩纷呈。如以半坡文化“双面鱼”、红山文化“猪首龙”等出土文物阐释吉祥图案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吉祥图案求吉和避祸两种内容的分类,重点解读“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形式特征和“符图、人物、动物、植物、人工物”的构图元素,总结出民俗吉祥图案在心理、生活、精神三个层面的祈愿、实用和审美功能。毛研究员总结到,中国民俗吉祥图案作为民间吉祥语的图像化产物,是人类文化记忆遗存的活化石,对图画艺术、审美理念、文化诉求都有所借鉴和触动,现实意义重大。报告会期间主讲人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使大家颇受启发。
    报告会接近尾声,毛研究员与在座师生亲切互动,针对“猴防马疫”的中医学依据、求吉避祸的民间行为仪式等问题深入探讨,气氛活跃。这场报告会最终在主持人的精彩点评中结束,在座师生意犹未尽,声称这是难得的一场学术饕餮盛宴。(新闻作者:杨易辰 郜冬萍,文章来源:黄河文明中心)


[ 本帖最后由 华阙 于 2016-11-20 20:52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