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独松寺边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独松寺边

独松寺边



又逢周六,百味群(84134126)友,花中老师张兵等遨约,骑行独松寺,说是县内几大古景古院落,保存相对完整,却从未去过,就从北边开始吧。
武陵旧有八景四寺之说,八景之一独松栖鹤,四寺之一独松寺,就是今天的目的地。
武陵多溪多河,据说有191条之多,且多为大河,汇聚县治河内,由一线小溪终成大江模样,沿途多水库,几不可数。北边听说近年筹划也要建水库的。选址就在独松寺之西,洛家河源头,东西两麻河相会之处。河以树名,岸边多麻柳,尤以两河相交之处,河水来路为胜,村民遂称东边的为东麻河,西边的为西麻河了。然而这两条河的源头却非本县,实竹山肖家岩。外来的河水滋养本地乡野之民,外来的流民终成本地的耆老,千奇百怪风格的吃穿用住杂揉融合,这才是本县特色。清《竹溪县志》载:(竹溪原)陕之民五,江西民之四,山东河南地区之二,土著民之民二。今则四川、江南、山西、广东、湖南、本省武昌、黄州、安陆(今钟祥)、荆襄之人亦多入籍,亲戚族党,因缘接踵,聚族于斯。比如今天要去的伍家大院,洛家河尽头的鸳鸯池徐家大院,据说都是明末清初举家迁移来此的。
出城东行,沿河行,见县河河与洛家河相会于三堰坝,听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儿曾经是古县治所在,四围群山拥簇,西来双河如龙汇,中间大坪宽阔辽远,正一地略高数丈,形如船,上建寨堡,明末清初战乱频仍,乡民踞守其中。沿洛家河西进,就是塔二湾了,时人多称之为塔儿湾的。儿化音的尾巴,把塔字长长的丢在空中,嗲嗲地,软软地,糯糯地,把河水声清风声山林中飘过的鸟鸣声,捏进去了样。实则为一山突出,两湾如月,张开盘弓,中搭一箭若射的。那塔就建造在突出弓中心一点上。《竹溪县志同治版》载溪邑多水竹,可作筐稆。有苦竹,山竹,茨竹,紫竹,斑竹,金竹,龙头竹,束之以为帚。据传有一个地理先生,看了一辈子风水,最后自己看中了这个地方。嘱咐他的两个儿子在他死后把尸体投入坝子中间的清水塘。再挨塘向河边挖九口水凼。挖下一处的土填上一处。关闭大门一百天,从侧门出进。到一百天时,打开大门向北方用桃木箭射三箭,谁知到九十九天时母亲怎么也忍不住,严促两个不孝之子打开大门,结果兄弟俩清晨对北方射出的三箭,一箭从皇帝老儿头上飞过,一箭从左飞过,一箭从右飞过。正在上朝的皇上大怒,急令大将查寻谋反方位,最后寻到竹溪。这两兄弟正好挑柴到城里去卖,守城军士远远看到两个白衣将军挑着刀枪剑戟进城而来,急将这两兄弟拿下。在搜查两兄弟家园时,发现屋后及塔儿弯四围山上杀气森森,竹林的每个竹节上都有一个竹人竹马,竹人已经跨上马鞍,刀剑已经出鞘。可是一夜之间竹林皆噼噼啪啪自曝自裂而死,坝中间清水塘里有一条大红鲤鱼也干涸而死,大红鲤鱼没有从九口塘逐塘跳河而走。那就是唐朝年间,竹人竹马造反的故事,后来起事镇压,尉迟敬德曾在洛河塔儿湾,建七层宝塔一座。只是此塔于五十年前倒塌。现在只留下数排青砖砌就的壁岩,算是为塔,保留一点踪影了。这儿也曾经是革命胜地,那还是在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时。66日,十九军驻湖北竹溪休整。安康地委机关、专员公署机关驻竹溪县塔儿湾。顺便补充一句,当时武陵属陕南管辖。次年改归湖北辖区。
路边多古院,旧颜时可见,文革标语字迹依稀,青石阶梯木栏杆,泥墙土坯小院紧凑。只是可惜,洛家河,这条曾经因寨堡乡勇打败流窜本地的大股土匪,使其落花流水的败退而得名落家河,后因多洛姓乡民参与更名为洛家河的地方,现名为洛阳河了。本地多后起之富,或外来的开发商,大力发展牡丹,建造牡丹园,满山栽植牡丹,花开时节,据说抬头牡丹,低头牡丹,张眼牡丹,闭眼还是牡丹的。今年春季办过一届牡丹节,很热闹,听说。
过了牡丹园,就是马家沟,只是现在少见马姓人居此。沟边两河相会,却不叫双河口,这在本地是少见的。191条河水分布县内,大沟小溪密密麻麻,双河口成为本地地名的一大特色的。县城之南,旧名马家菜园,却实实在在的非马姓不能居此,当然,那是建国之前的旧事了。明末清初,排名第五的杜家姑娘下嫁马家,那是她的陪嫁。在插草为标埋石为界的移民高潮时,四野无人的荒山,早到者为主。听说,竹山县城之南,那块菜园,也为姓马人所有,不准知确否?如果沿洛家河西进,那是鸳鸯池的方向,可观赏徐家大院,那也是数百年历史,保存相对完整的传统古村落的。沿马家沟北进,就是独松寺方向,寺下也有传统古村落,伍家大院的。
沟深山险,壁立如刀,崖上枝绿,眼底溪清,水声潺潺,时见一侧两峰拥峙,中留一隙,这就是小石门了。北行数十步,高峰耸峙如笔立,溪涧如隐声难闻,如阴雨绵绵,此处奔涌之声可传数十里,这是大石门。岩尽峰转,一坪现,数十户民居散散淡淡地,撒在山林间。只有正中紧紧实实地,规规整整地,排列着,那就是伍家大院了。溪由北来,发源于山林,山名杨家山。水由沟流,南注洛家河,沟名杨家沟。河自然也叫杨家河了,也是洛河境内五大支流河之一。有杨姓人来此,开山烧荒,掘地种粮,遂成当地首富。后有伍姓人逃难来此,说是追兵尾随而至,杀气迎天,遇小石门减,碰大石门消,望而兴叹,不敢前行半步。伍家先祖当夜入梦,白胡白须者告之,可托身杨家避难,低洼处有银两数坛,或可起家兴族。数年后,苦挣穷奔,伍老爷子单门独户,购得那块地,得银而兴,盖起四十八个天井院的院落,把山腰山底大坪小坪占满,小溪穿院如流,树荫似伞,守护这方水土。山垭之处,高昂如龙望,建造土地庙一座,逢一遇十五,伍老爷子必上香,谢谢老天爷的垂爱。后遇长毛乱起,战火烧过小石门,窜过大石门,伍家大院也残败一空了。后有重起兴家的,挑起这担子,又建造出一大片院子,却终究未能恢复旧日景象。旧日好友伍齐慈正居高坡之上,他的辈份在现知歌里居中:开   太能理修齐  淑正仪美利,其余却非我所能知了。
大院东数里一山高,形如鸡爪,人称鸡爪山。古老相传,杨家将之焦赞孟良来此,或为探访杨家族人,或与守三关之杨六郎延昭后人有关,遇歼人陷害,官兵围攻。焦孟二将踞山而守,数月。或称焦孟守山,山匪来攻,粮即尽,水已绝,总之是数月之久。时正六月,烈日高照,艳阳如火,干旱数月的官兵们幻想雪降,可解渴,可降温。夜色中,雪花纷飞,数尺积雪封山路,银光一片,让来攻的对手再也无法可想了。鸡爪山就此改名幻想寨。大院西数里一山险,老君寨山,明成化年间建老君观。传说太上老君常与仙人下凡在老君观弈棋。为纪念太上老君光顾,当地百姓就在此洞内供奉太上老君像,朝拜活动延续,香火不绝。老群观下独松寺,同治版县志载:“安城多崎崛之山,其西北诸峰尤美;而耸然特出者,惟老君观最奇。峰下北出二里许,林谷幽深,松篁掩映,有古寺焉。所称独松栖鹤者,邑中八景之一也。”志载:“独松寺,县西北三十五里。上有古刹,刹前有独松,虬技鹤盖,亭亭云表,因以名。”只因几度兴废,至清代已是毁败不堪,寺观蔓草丛生,荒烟一遍。清乾隆年间知县李策(安邱人,进士出身,乾隆三十四至三十七年间任竹溪知县)(也就是公元17691772)叹怜古迹被毁,着令城隍庙道会朱阳亮主持老君观和独松寺两处的香火。独松寺的殿阁、神象都得到了重修。嘉庆三年(1798)由接任道会魏来宾和陈来贵筹资,并“出清囊千余金”(即卖卜之金,佛道事收入)后,才开始在老君观旧址上重建殿宇。重建始于嘉庆五年(1800)三月,落成七年(1802)闰四月。旧志有载,清代竹溪人曾芝抚(嘉庆甲子科即1840年优贡,曾任公安县训导)《重修老君观》:寺即独松寺,观为老君观。山上为老君观,峰下即独松寺,皆修自明成化年间。民国末年还曾为独松寺区区公所驻地,常年驻有乡勇兵丁百人左右,拥有快枪百余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县辖十区,北边即独松寺区,1951年以数字为名,独松寺区分拆并入23区。1955年归水坪区,1975年重建洛河区,1984年并入水坪区,1987年重建洛河乡,2002年并入水坪镇,洛河乡改为办事处,2005年办事处撤销。
去时数小时,归途如箭,回家已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