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端午节》丛书 一个节日的传记

《中国端午节》丛书 一个节日的传记

  ■文 许 颜 摄影 桐 遥 《嘉兴日报》2013年6月14日

  

  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全面整理、编纂有关中国端午节习俗文化的方方面面

  历时两年,《中国端午节》丛书在2013年的端午节面世。6月10日下午,新书发布会在嘉兴市图书馆举行。

  《中国端午节》共分六卷,分为《研究卷》、《史料卷》、《民间文学卷》、《俗文学卷》、《图像卷》、《嘉兴卷》6个卷本,216万字,图片450幅。编纂团队集中了国内众多优秀民俗专家。

  包括迄今为止所能搜集到的史料、图像、研究论文、文学成果,以及重要传承地区嘉兴所能采集到的相关资料和采访资料。“这是中国历史上,有关端午节最重要的历史文卷。”在新书发布会上,丛书主编、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说。

  作为《中国端午节》丛书主编,刘晓峰还介绍了《中国端午节》丛书的主要内容和编撰情况,他认为这套丛书除了具备领先于时代、内容丰富两大特点外,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嘉兴卷。

  “端午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也是一个多起源地的民俗文化。地处吴根越角的嘉兴是端午习俗的重要起源地。在端午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嘉兴作出了辛勤的努力,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历史上人文底蕴深厚的嘉兴地区,直到今天依旧是包括端午节俗在内的各种古老习俗被保护得比较好的地区之一,保存在这里的端午节俗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许多地方都与古代文化传统有深层内在的契合,有自己的内在体系,有非常古老的文化传承。”

  “这是学术界对节日的关怀,这是21世纪中国端午节研究方面值得祝贺和纪念的一件大事。”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刘魁立也在现场表态,“回头看,今天的状况是非常珍贵的。”作为民俗学会的一老,多年来,刘魁立为将传统节日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做出了不懈努力。

  2009年,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代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6月,中国民俗学会在嘉兴设立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民俗学会多年来与嘉兴市委、市政府携手合作,在嘉兴共同举办端午节文化活动和学术论坛,并且为此出版了《我们的节日——中国民俗文化当代传承浙江论坛(嘉兴)论文选》、《寻觅中国端午文化魂脉:中国端午节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和《彰显与重塑——2011年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三部论文集。

  2011年,端午节(嘉兴端午习俗)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可以说,《中国端午节》丛书的面世是中国民俗学会与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文化局等共同努力的成果。

  刘魁立还说:“节日是万古长青的,要提升传统节日在国家时间制度中应有的地位,让我们热爱的传统节日成为老百姓的法定假日,让它在每一个人心中留有地位。《中国端午节》是关于一个节日的传记,让我们真正了解端午节的底蕴。”

  刘魁立还为丛书撰写了总序。他说:“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非常优秀的时间文化传统,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将这一优秀传统以最完美的形态传递给后代。”

  嘉兴地区是考察中国端午习俗比较理想的调查地点

  从2011年8月到2012年6月,在中国民俗学会的主持下,有一支队伍对嘉兴七个县(市、区)以端午习俗为中心开展田野调查。

  《中国端午节·嘉兴卷》的核心内容就是本次田野调查报告。

  该卷的主编是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秀。杨秀说自己是习惯了粗线条环境的北方人,这次调研和编写这本书的经历,让她真切地领受了江南的文气。在“中国端午节和嘉兴端午习俗”的专家访谈里,杨秀出现在现场。“对嘉兴端午节俗作民俗志式的整体记述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我们认为嘉兴地区是考察中国端午习俗比较理想的调查地点。”

  田野调查资料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大致70年左右。他们的访谈对象有90多岁的老人,也有十几岁的初高中学生。“但主要是为常年生活在村落中五六十岁到七八十岁这一年龄段的人。他们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习得与感知,主要是在生命历程中切实体验和经受的。”

  《中国端午节·嘉兴卷》在记录嘉兴端午节俗的同时,也在反映嘉兴几十年民俗文化的动态传承。“比如,嘉兴人有端午吃‘五黄’的习俗,五黄之一的‘雄黄酒’,已经从嘉兴人的端午节俗食品中消失了几十年,但如今人们提起端午食物时,还要提起雄黄酒。”

  对于选择嘉兴作为研究端午习俗的田野调查对象,丛书编纂团队认为,嘉兴在地理位置方面拥有特殊的地位。“嘉兴在以稻作为核心生产方式的江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意义。考古学已经证明,嘉兴马家浜遗址发掘出来的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就是从事稻作的农业文明。闻一多当年提出的与端午文化起源有关的‘多河港与产稻米’这两个先决条件,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已具备。”

  这之外,《中国端午节·嘉兴卷》的团队还提到历史上嘉兴地区本身就与端午节关系密切:在端午节起源的学术观点中,端午起源于伍子胥的观点是非常有影响的。以伍子胥为涛神、潮神的记载,一直见于自《越绝书》至《吴越春秋》。“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可能最初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风俗’,是‘古代吴越民族——一个龙图腾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当现场观众提问,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端午习俗会不会出现新的形式?陈秀说,社会生活不断变化,但我们相信民众过自己的节日有自己的选择。在端午节吃粽子,我觉得吃的是信仰,信仰文化在背后做支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