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清明节参加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清明节参加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极少部分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0%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闽南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全国只有一个畲族自治县,她位于浙南山区,景宁畲族源于唐永泰二年(766),从闽迁居浙西南时落户景宁,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因此,景宁又称为中国畲乡。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称“乌饭节”。乌米饭就是用一种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着畲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靠吃一种叫‘呜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节日期间,附近几十里同宗词的畲族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内容为歌颂盘瓠,怀念始祖。整个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乌米饭”。深夜,进行祭祖活动。
而今年的“三月三”恰巧在4月5日,也就是我们传统的清明节。
4月5日,我们受浙江省金华市武义柳城畲族镇的盛情邀请,同导师畲族研究专家吕立汉教授一行四人自驾车来到柳城民族中学参加第十八届“柳新桥竹‘三月三’畲族歌会”,并当了一回贵宾。
尽管一路的颠簸,使我有些头晕恶心,但是当来到歌会现场时,我看到民族中学的操场上真是人山人海。畲族民众穿着自己本民族的盛装前来参加此次大会,真是万分的热闹。不时地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摄影爱好者,高举着相机追逐着这些盛装满戴的畲族群众,迅速地按下快门,将他们自然的欢乐定格在方寸之间。我们也不示弱,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也不分青红皂白,“抓到”一位畲族大妈就上前搭讪,并与她们合影。基于此,我总觉得我们这些人有种在猎奇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面对在畲人看来在平常不过的衣着打扮,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的热衷?在我看来,这便是我们汉族人已无特色可言,而好奇于淳朴自然的劣根性。(亦或是我们为了什么摄影大赛吧——猜测而已)
在经历了诸多领导的讲话后,“三月三”文艺表演在9:30正式开始,整场演出大约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其实这场演出中,最令我们大开眼界,也是最好的表演莫过于对歌传唱,纯正原生态的歌曲,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那美丽的歌喉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由于观看的人实在太多,起初我和导师,还有师姐并没能挤到前面去观看,只是在后面一会垫垫脚,一会走走,寻找人丛稀疏的地方,这也导致了刚开始拍摄的照片很是糟糕的原因。由于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歌会,抑制不住心理的激动,便在场地中到处寻找可以定格记录这些歌舞的地方。终于我在场地正中的后面找到了一处极佳的拍摄地点,站在一个高凳子上,就在那里一直等到演出结束。
其实这场演出,在我导师看来,并没有将畲族的特色表现出来,从其演出节目单上看,确实如此,整场演出多集中在宣传当地风光和特长上,而对畲族文化的展示仅仅只限于几个对歌和“鼓舞”上。这让我们觉得有些失望。因为此次到来,并不是仅仅为看表演而来而是带着研究任务而来(师姐的畲族婚嫁研究,我的畲族民间文学——民歌研究),而此次观看却没有能得到这方面的资料。
下午则是畲族的婚嫁表演、刺绣、编织工艺的展演。其实对于师姐而言,婚嫁表演本应当是其观摩的重要对象,但是此次婚嫁表演却也同样让我们大煞风景,用道士的话说:这场婚嫁表演真实不伦不类,简单之极,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据我们目前的研究畲族的婚嫁要进行三次盘歌,可是在这里仅仅进行了一次,而新郎到新年家中时同样也要进行盘歌——即以唱歌的形式向女方家长要各种炊具做饭以款待亲人,可是此处也没有,新郎将穿着凤凰装的新娘背到花轿中,四名轿夫左右晃荡着将新娘抬到主席台,新郎用纸扇挑起红色盖头而后进行拜天地喝交杯酒的表演,其实这些都是很简单的,而其后的对歌三天,以及闹洞房等诸多场面皆没有表现。而我们看到的那些陪嫁物品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仅仅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所以吕立汉教授才如此说:畲族婚嫁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婚庆活动,不论是衣着,还是陪嫁,以及盘歌等都具有明显的畲族民族特色,而受到汉族的影响,才显得有些改变,但是其根本的与基本的步骤样式依然保持着畲族古老的风俗。而这一婚检表演将其简单化,并未能体现出畲族婚嫁的特色。也许这种表演还有过多摄像人员的搅合有关,以至于他们无法将完整的婚嫁表演一一展现。
在婚嫁表演之后,进行了畲族民族体育活动的比赛,三人一组,将脚套进两块木板中,前后一起向前走,行程50米,大赛一开始,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观看,为他们各自的代表对(即柳-柳城,新-丽新,桥-板桥,竹-老竹)。大家一边加油,一边争相拍摄,听着他们“一二一”的稳步口号,最终好像是老竹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在旁边的树荫下,正展演着畲族所特有的编织与刺绣工艺。她们现场进行编织,有织彩带的,有编斗笠的,有做刺绣的,她们的手在布上、在梭间飞行,五彩斑斓的彩带、刺绣,还有那细若蚊足的斗笠竹丝,将畲族最美的手工艺展现出来,也体现了畲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可是“三月三”本来是畲族人民的歌会,但是其歌会却不曾完整的展现,这不免让我们有些失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收获不少,至少我们知道了一些有关对歌的形式和婚嫁的简单模式,同时看到了体育境竞技和手工艺制作。不过还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想在进一步进行调查,却又不得不返回丽水。因此此次柳城之行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不过相信下一次还有机会再去参加。

[ 本帖最后由 孟令法 于 2011-4-7 11:4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