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怀念敬爱的钟先生:我的博士论文《后记》

怀念敬爱的钟先生:我的博士论文《后记》



《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和建立》后记一


  论文本来只打算写15万字左右,由于作者功力不足,把握篇幅不准,总是觉得有些问题没说清楚,一个一个小标题往计划里加,天天熬夜,把自己折磨得眼睛出血,最后发现,即使再加一倍篇幅,也不可能做到真实历史的理想再现,只好望洋兴叹,就此打住。论文经过叶春生老师的两次修改,这才诚惶诚恐地交付打印。

  硕士论文完成时,我没有写后记,因为我觉得即使一句话不说,叶老师也知道我想说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关系如同父子,我很少对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说谢谢,老师也可以毫不客气地给我分配工作。

  但这篇博士论文的完成,除了恩师的指导,还得到过许多前辈学人和同辈好友的无私帮助,我不能不在此表示自己由衷的感谢。

……
……
……

  感谢钟少华老师、钟宜老师。因为他们的信任,使我有机会较长时间地陪伴在钟先生的身旁,尽一份学生的孝心,同时接受先生的悉心指导。

……
……
……

  对钟先生,我无法用感谢两字来表达我对他的敬爱。我真的没想到先生会走得这么快,我曾经接受不了先生仙逝的消息。2001年10月,先生还在友谊医院的小花园中说,他不能去广州参加我的论文答辩,但他可以给我写论文评阅书。我喜出望外,到处跟人说我一定要赶在2002年3月之前把论文写完,以便有充足的时间给先生审阅,我一点也不怀疑先生的病情能够好转,所以当1月10日清晨叶春生老师把我从梦中叫醒的时候,我多么希望那则不幸的消息只是美丽蝴蝶的一个噩梦。

  在钟先生80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能有幸侍学的时间是多么的短暂,正因其少,对我来说,尤显珍贵。我把与先生在一起的半个月时间,象倒录像一样翻来覆去不知放过多少遍。我不怕别人说我与先生扯上关系是为了要替自己脸上贴金。我敬爱钟先生,我一定要说出来,这样我自己心里舒服。

  我的论文涉及许多钟先生在中山大学时期的学术活动。先生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客观,决不因为今天的地位而拔高自己早年的作用。他在为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筹划旧书再版书目的时候,曾经特别强调:“要跟叶老师说,我那几本书不要重印,那都太幼稚了,顾先生、容先生的作品比较成熟。……我不是谦虚,我没必要谦虚,这是实事求是。”

  但有一个说法,钟先生并没有否认。那天不知为什么说起陈寅恪,先生语气黯然地说:“我是一辈子也赶不上他了。”停了一会,说:“也赶不上顾先生。”我接着说了这样意思的一段话:“要看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如果以个人的学问来看,陈先生是最好的;但如果以开风气来说,顾先生的气魄是最大的;同样,如果从培育一个学科的角度来看,您的地位是最无可争辩的。”我不知道这话在别人眼里是否有争议,起码我是真诚地这么认为。先生轻轻地“呃”了一声,没有反对。

  2001年10月,我和蒋明智兄一起去看望钟先生,先生在听了蒋明智的论文设想后,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提供了许多学术信息。我们离开医院后的很长一段路,蒋兄都在为先生的睿智和记忆力而惊叹不已。我买了10月24日晚上的车票,上午退房以后我就带上行李直接去了医院,先生的儿媳李老师和护工谷阿姨在,那天先生的精神非常好,下午又去了一趟小花园,李老师谷阿姨故意避开,让我和先生有单独的时间,先生说了很多话,还问起蒋明智、徐霄鹰、朱培坤,他说不出名字,但能让我准确地知道问的是谁。我怕先生说话累,就自己一个劲地说,把叶春生老师主持的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的工作详详细细地说给先生听,我知道他爱听这些。在小花园里呆了45分钟,先生有点冷,这才回去。

  晚上的时候,钟先生再次叮嘱我,民俗学发生的时间上限可以上溯到清末改良派,我不停地说“好”。那天离开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了,先生已经睡熟,我只能拜托晚班的关阿姨代为转告,明年初再来看望先生。没想到来年初再次见到先生的时候,先生睡熟在鲜花丛中,已经听不到我们的哭声了。

  我要向钟先生告罪的是,尽管我作了许多努力,花了许多钱在国家图书馆扫描清末文献(按该馆规定,这些资料只可扫描不可复印),但以我所掌握的资料,我无法判断改良派对民俗学的贡献,所以不敢把这些材料写进论文,我不知道最终能不能找到更有力的资料,但我一定会努力。

  也许这篇论文会让很多帮助我关心我的老师失望,但这一年多来,我真的已经很尽力了。一年多的时间,体重重了整整二十斤,而且全重在了身体最中间的部位,那是书桌旁坐出来的。


                     施爱东  2002年4月29日星期一


1

[ 本帖最后由 施爱东 于 2010-1-10 09:07 编辑 ]

TOP

情义深长

TOP

“要看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如果以个人的学问来看,陈先生是最好的;但如果以开风气来说,顾先生的气魄是最大的;同样,如果从培育一个学科的角度来看,您的地位是最无可争辩的。”
深以为然!怀念钟老!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我非常认真地看过施老师的博士论文,以我后学的资历当然不敢评论,只想说我能读出施老师很用心。不掉书袋,不砸玄虚的理论,只有实实在在的材料和从材料中得来的见解和思考,文中说这是钟先生对施老师作文的告诫,我想施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了吧……一篇文章,作者是否用心在写,读者总是能感觉到的。
KEEP  HARMONY

TOP

施兄多年来围绕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一系列学史研究,以及一系列实践活动,当是对钟老最好的祭拜!

TOP

我最害怕看这样情深意切的文字,每每都会湿了眼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