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微信公号】节气 | 蝉噪高阳要“小暑”(7.06) [打印本页]

作者: 民俗学梁聪    时间: 2017-7-6 22:35     标题: 【微信公号】节气 | 蝉噪高阳要“小暑”(7.06)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起来,人也变得懒散。酷暑难挨,小编几乎天天都是“葛优瘫”。小暑固然炎热难挨,但到底何谓小暑?下面就由作为资深老司机的小编带领各位吃瓜伙伴们去探究一番。

蝉噪高阳要“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温热的风从四面八方吹来,暑气逼人。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天气过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躲到庭院的墙角下避暑热。蟋蟀穴居,常常栖息在砖石下面、土穴中,或是草丛间。在这一节气中,老鹰也因地面温度太高,飞到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吃暑羊: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入伏之时,正值麦收结束,新面上市。夏收初过,农民略有疲惫,需休息调节身体。有什么好吃的呢?新麦做的馍馍是一定要有的,再就是肉质肥嫩的羊羔肉了。此时的小山羊,已经吃了数月的青草,肉质肥嫩,闻起来香气扑鼻。羊肉是难得的美味,当然不舍得自己吃,要把出嫁的闺女接回来,再带着外孙、外孙女,回姥姥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
吃伏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入伏之时,人容易精神委顿,食欲不佳。此时,新麦刚收,饺子、面条就成了此时开胃解馋的佳品。伏日吃面的习俗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魏氏春秋》中记载:“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到了南朝时,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六月与五月相近,故也应“辟恶”。
  伏天天热,还可以吃过水面。过水面,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一下,拌上蒜泥,浇上卤汁,不仅口感清凉,味道鲜美,还可以“败心火”。哎呀,那叫一个香啊!
  
一起去捉萤火虫
  萤火虫,提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晚上飞到家门口,宝宝回家它来送。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南宋才女朱淑真在《夏萤》中写道:“熠熠迎宵上,林间点点光。初疑星错落,浑讶火荧煌。着雨藏花坞,随风入画堂。儿童竞追扑,照宇集书囊。”夜幕降临之后,树林间、草丛中到处都是萤火虫的乐园,乍一看去还以为是星星坠落了。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夏夜。儿童更是前后扑追,欢声不断。
湘西苗族的封斋
  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是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封斋期间,人们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据说如果有人误食,就会招惹灾祸。其他肉食,如猪、牛、羊肉,封斋期间可以吃,不忌讳。

巧度小暑有妙招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民间有很多实用的法子,可以消减小暑的炎热。比如,将时令瓜果浸在凉水中后取出食用,喝酸梅汤等都可以起到驱热作用。小暑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旧时睡觉纳凉用一种叫“竹夫人”的东西,实则竹皮纵横交错编制的竹笼作枕头。现代生活中仍然可见“竹夫人”,还有凉席,凉枕等避暑器具。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小编提醒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辽大民俗学编辑团队
荣誉顾问:乌丙安
顾  问:江 帆、周福岩、吉国秀
指导老师:隋 丽、邵凤丽
撰  稿:邵凤丽、姚晨晨
图文编辑:姚晨晨

来源:辽大民俗学微信公众号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F2TD2Efbm-eaQKT0uTRKfA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