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规划论证会 [打印本页]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0-12-10 21:07     标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规划论证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规划论证会

1268日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受文化部委托在京召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十二五期间)建设规划论证会”。很认真地阅读了领导小组所辖之起草组所起草的长达几十万字的“项目建议书”。很高兴,我国终于要创建一个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了。局部的库,有些地方、有些学校已经建了,或开始着手建,但全面的非遗数据库,却只能由国家来建。作为一个独立研究者,在研究和写作中,很需要材料,特别是活的田野材料,但个人的力量有限,常常中途却步。过去我使用较多的,倒是中国哲学电子化网,海外古籍专题网,而期刊网被某机构垄断,如笔者这样的独立研究者,是无缘利用的,连我自己的著作和论文,版权都不能自主,都无法打开利用,有时只好请在校的老师和同学为我查阅。相对说,海湾的倒比较容易得到。严重地制约了研究工作的进行。国家的非遗数据库建设,标志着,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家段,让我看到了曙光,心中自是高兴。

应邀参加这个论证会的大约有三部分人:一,技术方面的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潘云鹤院长的代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康金城,中国邮电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所长李建明,副所长侯欣逸,该所的专家并参加起草的几位专家袁继才、王耀勇、王喜兵、周忠伦,国家图书馆原副馆长、主持过共享工程的孙承鉴,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信息部主任祝孔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主任助理罗云川等。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周小璞,委员刘锡诚、吕品田(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刘托(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研究所所长)。三,北京市、重庆市、上海市、山西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福建省十个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处或保护中心的负责人或数据库负责人。

我的主要意见是,数据库的建设,应以资源库为主体,工作和管理库、研究库等为副。学术性与大众性兼顾。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2-10 22:03     标题: 谢谢锡诚老师提供最近动态。。。

我觉得不妨参考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数字遗产保护的工作流程~~
这个归口在他们的传播与信息部门进行管理,一般不被人注意。

http://portal.unesco.org/ci/en/e ... RL_SECTION=201.html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2-10 22:08     标题: 关键是数据标准的制定。

郭翠潇从台湾考察回来说,中研院讨论数据标准就用了好几年;而我们的许多工作都是长官意志、政绩工程、仓促上马,造成的资源浪费却无人过问。。。
其实数字化只是第一步,应该包括数字化、数据化与网络化三个相互关联的基础环节,否则仅仅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方案都会事倍功半。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2-10 22:18     标题: 转一段访谈:

问:这是否意味着这些数字化资料比那些存在于传统载体上的资料更加容易消损?

答:当然。羊皮纸的纸张能保存几个世纪。报纸能保存几十年。并不是说CD-ROM 或者 USB不能保存几十年,而是信息的编码方法很快就会过时。问题不是物质载体的寿命长短,而是格式的演化。

在也门,人们偶然发现了一些手抄本,该手抄本在萨那的一个大清真寺里封存了十三个世纪。但是,如果你把数字化资料忘记在了某个地方,十年之后您就不会再拥有了。
如果我们不关心数字化资料的保护问题,我们将会给下一代留下一个黑洞。他们会发现一些苏美尔人的黏土片、羊皮纸以及中国的、阿拉伯的、欧洲的纸张...但到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他们将什么也找不到。我们应该保留我们在世上创造的痕迹。

前任突尼斯国家图书馆秘书长阿卜杜勒•阿比德(Abdelaziz Abid)如是说。。。

《信使》2007 - 第5期
数字时代的文献遗产:阿卜杜勒•阿比德访谈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2-10 22:21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0-12-10 22:18 发表
答:而是信息的编码方法很快就会过时。问题不是物质载体的寿命长短,而是格式的演化 ...
这也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比如建设一个网站的代码也在日新月异,编程人员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要记住一大堆代码,甚至是不断变化的代码系统。。。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2-10 23:00     标题: 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宪章”:

[attach]14773[/attach]
作者: silver    时间: 2010-12-10 23:19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0-12-10 22:03 发表
我觉得不妨参考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数字遗产保护的工作流程~~
http://portal.unesco.org/ci/en/e ... _TOPIC&URL_SECT ...
几天前看到过一个工作流程,现在却找不到了。。。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12-10 23:31

始作俑者如果不能睁眼观世界,则贻害无穷。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时间: 2010-12-11 00:26

那个流程推荐小可我继续找。。。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0-12-11 06:48

向,如我们指出的以资源库为主体,还是以工作库为主体的问题,我想是不会大错的。巴莫提醒的两大先觉问题,第一是标准,第二是风险问题,他们倒是都考虑到了,到会者也多有阐述。起草者写的风险部分所占的篇幅,有一半之多,其中包括换代风险等。论证不会一次的,还会有多次不同专家的论证。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0-12-11 07:15

不知为何最前面的一句话没有了。补在此地:
我们不懂数字化的深奥,但我强调了在数字化保护和数据库的方向上的意见。
许多技术专家就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上的诸多问题发表了意见。起草组再去修改。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0-12-11 07:23

英古阿格的担心是对的,但那些专家也不是不睁眼看世界的。问题是要建怎样的一个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非遗方面的人士有什么要求。他们在起草前,到全国各地作了些调研。当然时间有限,深度不见得够,因为非遗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不是已有的数字化工程所可比拟。我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会促进他们搞得更完善。
作者: 边缘人    时间: 2010-12-11 07:25

非遗是全国性的工程,数字化工程分级(中央、地方),也未有定论。人才问题,如巴莫所言,也是大问题。《建议书》中注意到了,有一部分是人才的构成与培养培训。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12-11 08:35

这是一件大好事情,是在保护我们的民族魂、保护我们的国魂。值得庆贺。
作者: 张润平    时间: 2010-12-11 09:07

我非常赞赏刘老先生的这个意见:我的主要意见是,数据库的建设,应以资源库为主体,工作和管理库、研究库等为副。学术性与大众性兼顾。
同时,确实不能忘记兼顾物质材料的保护库存。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很多历史研究中,由于失缺了当时的原始材料或者是实物,后来的有些学者就公然提出当时的历史记载是错误的。因为你拿不出当时的原始材料或者是实物。给我强烈刺激的例证就是秦长城的西起点,让你无可奈何。我的意思是在建立电子数据库的同时,应把调查的原始材料也列入资料档案库,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延伸。
要建立这样的数据库,离不开基层工作者,而如何选择和培训基层工作人员,非常重要。我的意思是,不能一刀切,根据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如人员的选择,有的地方一个县还有那么一两个有一定基础和热情的文化爱好者,这样以县为单位,开展数据库的调查,还能胜任,有的地方,县上根本就没有一个胜任这方面工作的人(就是培训了),如果有这种情况,就应考虑以一个市为单位,集中在所辖各县选择人员。这样调查出来的数据才会可用可信。
在经费上,要么国家统一安排下拨,要么从基层各县上解,然后由国家统一安排下拨。因为,在基层,对于文化工作,能够引起足够重视的,是非常非常少的。
仅供今后讨论时参考。
作者: 英古阿格    时间: 2010-12-12 11:52

刘老辛苦了呵!
国内好多事情是羊丢失了才想到扎紧篱笆,当然这也是好事,毕竟制度建设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正因如此,设计制度时越是完美,可能越是漏洞百出。建议如此保护工程更多的是一些指导意见,而非一刀切的上级要求、重要规定。
丽江与奥地利合作,投资三千万欧元,正在启动一个东巴文化数字化保护中心,像诸如此类的合作项目,到底是听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兼听则明吧。
作者: 林海雪原    时间: 2011-1-19 18:48

我做了一个皮影数字博物馆,算是给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探路吧。目前正在争取资金,争取把全国各地的皮影表演都录制齐全。
皮影数字博物馆网址:http://shadow.caa.edu.cn
备用网站:http://shadow.52admin.net:8011

另外:赞同楼上同志的意见,应参考台湾国科会数位典藏计划,加强数字化标准研究。按台湾专家的意见,建设人员的构成应包括博物馆学、计算机科学、图书馆学和相应的非遗专业学科。

我本人是学图书馆学的,我觉得建设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同我们图书馆界建设的一些数字化工程很相近,相关的数字化技术应该能够得到应用。




欢迎光临 民俗学论坛-中国民俗学网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foru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