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八旬老人寻"老北京叫卖"传人 无人来学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八旬老人寻"老北京叫卖"传人 无人来学

八旬老人寻"老北京叫卖"传人 无人来学
[ 来源:新京报 | 发布日期:2013-09-30 ]


易方兴



老人头戴瓜皮帽,身穿棕色褂,脚踩黑布鞋。这副装扮,正是他在老北京城里叫卖数十年的标准装扮之一。实习生 王飞 摄




   

        82岁的老人崔燕民,右手拨浪鼓一摇,嘴一张,洪亮的声音在小区里传开了:“卖刮头篦子啊,打梳头油、卖网子啊”。

  老人头戴瓜皮帽,身穿棕色褂,脚踩黑布鞋。这副装扮,正是他在老北京城里叫卖数十年的标准装扮之一。

  崔燕民说老北京会叫卖的没几个人了,这几年他一直在寻找传人,却没一个人找他来学过。

  学艺

  跟在孩子身后“偷师”

  “我是满族正黄旗人,1931年出生在安定门内方家胡同,那会儿家道衰落,皇粮也不发了,没过几年,日本人进了城,好多人逃了。”

  家境差的他没法离开北京城,只能做小买卖养活自己,而要让住四合院里的老百姓打开门出来买东西,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叫卖声。

  “那会儿街上都是小孩卖东西,烟卷、臭豆腐、报纸、日用品……几乎什么都卖,他们喊,我就跟在后面,把路线和叫卖的方法,悄悄记下来。”崔燕民说。

  叫卖

  一铜子儿买三铜子儿卖

  他卖过最有意思的东西是“冰核儿”。冬天护城河的水结了冰,被人挖出来储藏在地底,夏天一到就把冰拉出来卖。整块儿的冰崔燕民买不起,他用一个大铜子儿买一筐“冰核儿”(指碎冰碴),用棉被一捂,沿着东城的胡同儿就叫卖上了:“冰核儿哎,多给哎。”

  胡同里有人想买冰泡水喝,就给崔燕民两三个小铜子儿,拿盆装一盆冰核儿。

  一天下来,一个大铜子儿批发来的冰核儿,最后卖完能得三个大铜子儿。一个大铜子儿能换十个小铜子儿,崔燕民会用两个小铜子儿买碗面吃。

  传人

  “丢了就太可惜了”

  一年一年的叫卖,崔燕民逐渐掌握了上百种叫卖方法,从吃食到取灯儿,从锔锅锔碗到收旧货,从卖菜到卖时鲜土产。

  1955年崔燕民进了建筑公司做了普通工人后,再也没有走街串巷吆喝过了,不过那些吆喝的语句,都留在了老人的脑海里。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北京叫卖很快趋于绝迹。2007年,“老北京叫卖”被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但时至今日,与崔燕民同时代的张振元、臧鸿等叫卖老艺人,已先后离世了。

  “我脑海里的这些东西,想找个传人,想找个愿意把它们记录下来的人,丢了就太可惜了……”崔燕民说。



(编辑:彭凤平)



来源:http://www.mzb.com.cn/html/Home/report/447215-1.htm

qq:975025843

TOP

与其印在记忆中不如记录下来,让子孙后代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先人是怎样生产生活的。

TOP